汶川灾后三年的心理重建结束了吗?
许燕
2011-05-11 23:19
订阅

经济观察网 许燕/文 5.12汶川地震三年后的今天,基本完成了灾后重建工作。崭新的房子,整齐的街道,工厂、学校、商店等软硬件配置齐全,人们恢复了有序的生活与工作秩序。国家举全国之力在短短的三年完成了硬件建设。然而,心理重建用三年的时间可以完成吗?

昨日:灾难难忘,创伤难愈

伤口愈合后,痕迹依旧在。举例来说,当人的肉体被伤害后,会留下无法消失的伤痕,伤疤组织会比原有的组织更硬。心理创伤与肉体创伤的原理是一样的。汶川地震让人永生难忘,失去亲人、失去肢体、失去家园、失去安全,带来的是伤怀、无助、失落、恐惧,肉体痛可以忍受,“心理痛”却难于承受。灾难中保全下生命的人更知生命的价值与珍贵,然而他们中间的一部分人在灾难后却选择了自杀,有父母、有老人、有孩子,也有干部,那是“心理痛”摧残的结果——痛不欲生。创伤后的“心理痛”可以让人害怕孤独,不能入眠,生不如死。灾难发生一年后,有的孩子因为不知如何解除心理痛而自残,用刀子切割肌肤,看着血一滴滴地摔落在地上,用肉体痛压抑住心理痛。

心理重建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心理学工作者们“用生命抚慰生命,用心灵呵护心灵”,始终坚守在灾区一线,为民众进行着科学的心理服务,传授和普及着心理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灾区的心理学教师和心理咨询专业工作者,让他们长期为当地民众进行心理服务,提高灾区的心理自救能力。

三年后的今天,心理重建工作缩短了灾区创伤者的心理恢复期,多数民众的创伤心理逐渐缓解,正常生活得以复原。灾难初期所出现的教师职业枯竭、学生厌学、民众消费观改变、攻击行为增多、人际疏离等现象基本缓解和消失。但是,也有很多人将心理伤痛封存起来,如同随时会爆发的火山。

今日:心理创伤,随时启动

心理伤痛如同筋骨伤痛一样,会出现复发,特别是当阴雨天时受过伤的关节会隐隐作痛。相似灾难事件的出现如同扳机,会启动他们原有的心理伤痛。2008年5.12汶川地震让经历过唐山大地震的人们再一次启动了1986年的那次灾难记忆,30年前的心理伤口又一次被无情地撕开,心灵在泣血。2010年4.14玉树地震、2011年3.11日本地震-海啸-核泄露连环灾难的发生,让汶川人的心灵一次次地被重温5.12灾难的痛楚。年年的5.12灾难日、清明节、中秋节、亡者生日、相似灾难的发生等等都是扳机,直射心理脆弱的灾区民众,不断经受灾难的反复冲击。

作为心理援助者,我们不可能永远伴随在他们身边,抚慰他们一次次受伤的心。心理救援的根本在于提高他们自身的心理免疫力,使其自觉地抵抗灾难的冲击,一次次地从悲伤中走出来,不断提高心理复原力。

明日:灾难过去,关怀依旧

心理脆弱性如同人体免疫系统降低,无法抵御疾病的袭击。经历灾难的人会变得心理很脆弱,抑或增强了心理抗逆力。

对于灾区民众来说,三年的心理援助可能暂告一个段落,灾区民众要经历一个“心理断乳”期,在外部援助撤离的情况下,要独自面对今后的生活,心理脆弱性高的人会出现被冷落感,导致心理痛的复发;反之,心理抗逆力高的人则能够自助和助人,出现心理重生。

灾区民众的心理重建是一项长期艰难的工作。三年的时间太短暂,心理重建工作远远没有结束,对受灾者应给予更为持久的心理关注。人类的灾难没有杜绝,灾害心理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消失。这意味着多灾多难的中国更要建立一个持久的灾后心理重建体系,为提高人类对灾难的心理应对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灾难让人类体验痛苦,也让人类学会生存,战胜灾难。心理重建不会让人类变得自怜,而是让人类变得更加坚强!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