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演员罗玉凤,重庆綦江人,1985年生,重庆教育学院毕业。她出身贫寒,其貌不扬,却在征婚时表现出高度的文化自信力,又对未来男友提出了苛刻条件,由此爆得大名,网络上人称“凤姐”。她至今已经大红了半年,深受广大群众的追捧。然而,据报道,广电总局的新闻发言人朱虹在华中师大演讲说,凤姐这种“低俗文化应该坚决叫停”。人们议论纷纷,称这种说法意味着凤姐将被广电总局封杀。
据报道,发言人的演讲时间是“日前”,我们暂时还不知道日后的结果。一般情况下,封杀某人经常只需要电话通知电视台,不留痕迹。凤姐显然不熟悉广电总局的路数,她提出,封杀她一要提前通知本人,二要说明封杀缘由,三是缘由要有法律依据。在演艺界,敢于为自己合法权利抗争的人很少,凤姐是一位。媒体找不到这位新闻发言人,我们不知道广电总局封杀凤姐的理由。也许占有了高雅的人就不再需要理由。但“高雅”是肉食者的事情。凤姐说:“广电总局是铁饭碗,他们有饭吃,我现在连稀饭都没得吃,我只不过想买个房子呀。”
许多“高”工资的人早都买不起房子了,吃不上稀饭的还想买房子?看来,凤姐的“低俗”心气仍然很高,打击不力啊。然而,端着铁饭碗吃大餐却砸别人稀饭碗的人确实不太地道。
“低俗”不应该是封杀凤姐的理由。电视上几乎从来不曾有过 “高雅”,最好也不过是通俗,比如进口的《动物世界》。社会也在更低俗。但是,随意低俗也不行,必须符合官方的标准。符合了标准,低俗便可称高雅。标准大致是:官员是高雅的,富人是通俗的,穷人是低俗的。
在电视上,高雅的官员、通俗的富人都在高谈阔论,低俗的穷人很少有声音。但这个社会终于越来越低俗了。
凤姐是当今中国的镜子。电视台的新闻经常搞得像是凤姐的演出,但凤姐只是不着边际地赞美自己。另外,她把许多人的狂想症卡通化了,比如女子对婚姻的要求,但凤姐还不那么拜金。“相似”大概是她被人痛恨的原因吧,就像阿Q。在这个社会里,荒唐的往往都非常真实。
中国人需要高雅,但那不是几个官员划定标准之后的产物。高雅只能产生于自由开放的社会。当官员们设定各种标准,当人们被强行接受他们的高雅时,低俗与恶俗是唯一可能的结果。
凤姐的低俗还在于她的目光狭窄。她的征婚目标只限定在清华、北大的经济学研究生。她不知道,在北京的大学里,还有很多低俗甚至恶俗的XX学教授。因为有 “科研项目”,他们比研究生富裕多了。网上盛传的这些教授的 “雷人语录”,其骇人程度不亚于凤姐语录。
在娱乐文化界,“凤姐”可能是多年来最富有创新精神的产品。但也不完全如此。凤姐是山寨版的“上流美”,一位自称“上流社会人士”的台湾女子许纯美,在2002年底开始走红。大陆的第一个“上流美”是芙蓉姐姐,她是清华、北大在2005年捧红的,学生们在校园里看到她就会奔走相告。两位姐姐打破了电视台对明星人物的垄断,改进了装腔作势的方式。
“凤姐”是一部情景喜剧,女主角在一集一集地表演下去,她很投入。套用一句常用的俗话说,她在“为艺术而牺牲”。凤姐比电视上绝大多数演员(以及主持人)更优秀,因为她真实而不做作,更能打动(或激怒)观众,而且,很多台词是她自己创作的。看到她的杰出表演,许多小人物对自己感到一丝满意。凤姐的问题是,她只是穷人的娱乐对象、消遣对象。女演员凤姐的话也很夸张。她是在表达愿望,不是在欺骗——她的目的不是让别人相信她的话。
凤姐并不想骗人,她只是要博人一笑,并且是嘲笑。凤姐的成功不需要学历造假、经历造假,因而更可以复制。自嘲是她的高雅之处。她的悲剧是,相对于“低俗”,社会对于造假(尤其是成功的造假)更宽容。
凤姐知道自己的低俗,但许多恶俗的人却不知道他们自己的恶俗,表演得非常拙劣。我们处在一个把恶俗当作高雅的奇特时代。官员和富人们占尽了“高雅”,穷人连低俗的权利都会被剥夺。
凤姐说过很多傻话,其实她是一个明白人——这与官员与富人喜欢装明白正好相反。在得知被封杀的消息后,她说:“不管通俗还是低俗,这都是一个人的生活方式。我是网络红人,我是社会大众捧出来的,是一个个网民顶帖顶出来的,所以这并不是我个人的低俗,而是社会。……我觉得他们应该从整个社会文化着手,而不是打压我们这些混口饭吃的可怜人。”
凤姐知道她的选民是谁,能看到社会问题的根源。那么,有多少高雅的官员能比凤姐更有见识?
- 冰啤与炭火 2010-07-09
- 给面子与盖屁股 2010-07-09
- “双跨园区”:中国开发区与高新区的未来 2010-07-09
- 长安与PSA正式签署合资协议 2010-07-09
- 与唐骏面对面 “学历门”事件细节还原 201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