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标杆,以战略创新持续领跑
2009年,万科寻求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推动成本优化,2009年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合计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比同期降低27%。
万科2009年在项目获取上更加谨慎,在部分房价、地价上涨较快的城市,坚持“宁可错过,决不拿错”的原则,规避了竞争过于激烈的地块。在北京、成都等地,万科项目符合宏观调控指向,在市场总体低迷中,脱颖而出。
万科一贯坚持稳健经营,2009年获得建设银行500亿元授信额度,继续保持健康的财务状况,2009年净负债率19.7%,较2008年末降低13.4%。
中海地产
行业标杆,平衡稳健,盈利能力卓越
2009年底,中海地产在大陆20个城市以及香港和澳门共拥有土地储备约3055万平方米,实际拥有权益约为2701万平方米,可满足未来4-5年保持盈利每年20%以上增长幅度的开发需要。
2010年中海地产将继续构建以住宅为主、商业地产为辅的业务结构,平衡长、短线投资资源分配,逐步提高投资物业比重,以获得长期稳定回报,增强平衡市场风险能力。
富力地产
及时调整,多点发力
2009年,富力地产继续向商业地产领域进军,在广州拥有140多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商业楼宇。目前富力的住宅收入占83%,商业物业收入占17%。
2009年,富力基本上已实现全国性的布局策略,逐渐实现战略的平衡,包括高端与普通住宅的发展,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的布局;由于对于宏观环境的判断相对保守,土地收购工作曾暂停16个月之久,错过了很好的战略机遇,目前土地储备2200万平方米,2009年富力重又开启土地拓展计划,包括12月联合获取广州亚运城项目,为后期发展增添一抹亮色。融资方面,富力地产2009年通过公司债融资达到55亿元,正计划A股上市。
合生创展
速度放缓,期望开启商业地产领域优势
合生创展以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作为发展重心,集中在城市中心优质地段,兼顾商业物业。目前高端产品的占比不断提高,销售均价比当地的市场平均价格水平高出15%—70%。
2009年发展步伐放缓,逢企业发展的多事之秋,销售业绩也不尽如人意,展望未来,2010年是合生创展商业地产的起步之年,在一线城市将有11个高级商业地产项目同时开发,未来前景依然看好。
华润置地
步伐稳健,规模与盈利能力双领先
华润置地采取“差异化的定位+住宅开发、出租物业和增值服务的商业模式+高品质的产品”的战略模式,战略定位于提供高品质的楼宇产品和服务,已形成橡树湾、凤凰城等产品线,持有物业发展了都市综合体、住宅+区域商业中心、住宅+欢乐颂三种模式。
华润发展步伐稳健,近三年平均资产负债率仅为58%,商业与住宅的平衡发展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保利地产
强势崛起,成长速度龙头
保利地产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其战略判断能力、资金实力,军人的作风和执行力,坚持“当年拿地,当年开工,次年销售”的快销模式。
保利地产以商品住宅开发为主,适度发展持有经营性物业。在住宅开发方面涵盖中高端洋房、公寓、别墅多个品类;商用物业则包括城市地标性写字楼、体验式购物中心、酒店等类型。
2009年,经历了组织管控的调整和管理的提升,实现扁平化管理,未来的发展潜力依然非常大。
碧桂园
兼顾规模批发与项目品质一致性,
商业模式才能有效
在开发模式上,碧桂园采用批发大盘的开发模式,坚持快速开发,以低价换取高资产周转率。企业具有完整的产业链,协同效应及成本控制力较强。2009年碧桂园继续发挥自身产品创新的优势,研发出性价比较高的小双拼“玲珑”美墅,为2009年取得不俗业绩 “锦上添花”。2009年碧桂园多地项目深陷“质量门”事件,对品牌造成不少的负面影响,未来在保证扩张速度的同时把握项目品质的一致性是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课题,当然,碧桂园已经成熟的商业模式还是具有很强的市场认可度和竞争力。
恒大地产
业界黑马,证明标准化建造与快周转
模式适应当前市场特点
恒大地产通过集权化管理,对全国各地区公司实施标准化运营,包括管理模式、项目选择、规划设计、材料使用、招标、工程管理以及营销7个标准化,以限度降低全国拓展带来的经营风险,确保成本的有效控制和精品产品的打造,恒大地产所有项目在购地日期后六个月内推出预售计划。
恒大引入美林、淡马锡等多家全球战略投资者,并与100余家世界顶级团队合作,2009年11月5日,恒大地产(03333)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截止2010年6月30日,恒大全国土地储备建筑面积达到7375万平方米。
远洋地产
北京知名住宅开发与写字楼经营企业,
区域拓展力度有待提升
远洋地产在中高端住宅、高级写字楼等物业开发拥有较丰富的经验,追求物业开发与投资的平衡,盈利模式较为灵活。
远洋地产创业伊始即重点锁定北京市场,目前已在北京拥有20多个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项目,营业收入中北京占61%,区域集中度高,但是全国辐射力度不足,目前布局5—7个城市。
2009年远洋地产新设投资管理事业部,北京、天津、东北三大区域事业部组建成立,为远洋地产运营系统实现区域化、专业化、国际化的管理目标奠定了基础。
2009年远洋地产融资91亿元,但是2年内到期贷款占80%,资金压力较大。
金地集团
产品竞争力与品牌优势明显,金融
地产模式转型尚未清晰
金地的产品策略体现在以 “规模化创新”为核心,以客户为中心进行产品适应性研发,客户忠诚度高。
目前全国区域布局6个城市,其中广东、上海、北京开发收入占90%,二、三线城市拓展少,布局不够合理,行业调控期的运作风险会加大。
金地集团未来发展策略转型:主要体现在地产金融和商业地产两个方面,但是到目前为止,金地的金融拓展的尝试尚未给企业带来明显的收入增长。金融地产的发展模式能否适应当前行业需求,依然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招商地产
成长稳健,开发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招商地产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住宅与商业并举模式。经过20多年的发展,招商地产已形成了以深圳为核心,以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带为重点经营区域的市场格局,2009年房地产开发销售占到总营业收入的54%。
从业绩上看,招商地产在市场不好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净利润率,但是总资产收益率下降幅度较大,项目运营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60%的资产负债率依然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资产安全性高,是一家成长中的稳健型企业。
首创置业
竞争优势尚未突出,盈利能力与运营
效率均有待改善
首创发展策略体现为差异化战略,交通导向的产业布局,综合业态多元复合布局,一、二级联动,低成本获取土地,加快开发,资源协同。首创置业正逐渐从单纯的开发商向综合服务商转变,以完善品牌价值链。由于首创置业擅长进行资源整合,进行资源统筹,这有助于其成长为大型地产综合运营商。
未来首创需要着重提升成本控制能力,提高资本周转速度,提升空间较大。
金融街控股
行业利好重重,但竞争优势并不牢固
金融街控股以商务地产为主导,以北京金融街为核心进行拓展建设,同时在全国重点城市选择成熟区域的核心地段拓展新的商务综合体项目,复制北京金融街的成功模式。
2009年商业地产行业利好消息较多,未来险资进入房地产行业的禁令已经解除,而其主要投资渠道将是商业地产;商业地产作为行业政策调控的避风港,也倍受地产行业发展的青睐。
金科实业
基础扎实,二、三线城市迅速成长
金科实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花园洋房系列不断创新,产品持续升级;盈利能力高、资产周转快,上下游的成本控制能力强;通过准确的市场判断和择机拿地的能力,2008年获得大量低成本土地,土地储备超过1000万平方米,通过酒店置换土地,与地方政府合作,低成本获取土地,2009年基本上完成借壳上市。
阳光100
专注于细分市场,但是领先优势不够突出,发展速度尚需提高
阳光100专注于为中国新兴白领和中产阶层提供新式住宅及时尚生活方式,并在这一特定市场保持一定优势,特别是发展潜力较大的省会城市,但是对白领客户群体的优势并不突出,影响了其发展速度。
阳光100个性化的成长之路,初步形成自身的产品系列,2009年阳光100继续保持业内较高的资产收益水平,近三年净资产收益率高居蓝筹地产企业前列,但是发展速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卓越集团
区域型特色商务地产与运营企业,
值得期待
卓越集团的总体战略定位于房地产开发、房地产综合服务和房地产金融。截至2009年底,卓越是深圳CBD最大的非政府商用物业 (包括甲级写字楼)开发商,拥有大量用于开发办公室物业的土地储备,这些土地储备加上预期将在深圳CBD购入的其他土地,预计将占据未来五年深圳办公物业总建面积相当比例。
2009年卓越集团继续保持较快的收入增长速度和净利润增长率,近三年平均的增长速度高达100%左右,但是资产负债率偏高,需要引起重视。
星河湾地产
高端豪宅第一品牌,优势突出,多项目运作能力尚需提升
星河湾地产拥有以广州、上海、北京三地为核心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在产品塑造方面,擅长高端住宅的打造,以项目品质著称。
2009年星河湾净资产收益率和净利润率稳居蓝筹地产企业前列,在单项目的运作上保持业内领先水平,未来星河湾地产依然坚持“品质第一”。
凭借良好的品牌效应,星河湾保持了比同行业高出许多的溢价水平和良好的销售速度,但是靠单项目的获利能力,发展的稳定性需要进一步提高,未来在多项目质量管控、跨区域管理等方面需要进行提升。
龙湖地产
管理水平行业领先,将进入加速扩张阶段
龙湖集团经过十几年发展,形成了系统高效的多业态综合开发能力、大规模快节奏规划建设能力,产品覆盖了高端别墅、花园洋房、高层公寓等多种业态,每一种产品都拥有城市标杆性的代表作品。独到的“知识管理”体系,成为差异竞争优势。
龙湖地产的商业经营能力不断成熟,在重庆持有4个购物中心,并不断增加。低调、执行力强为企业竞争力特色。
方兴地产
高调整合扩张,但效果尚未明朗
方兴地产股东中化集团背景实力雄厚,是仅有的16家获准将房地产作为核心业务的央企之一。方兴地产由地产开发、物业经营、酒店投资三大板块组成,产品高端定位,毛利率50%左右。
通过并购金茂集团,进一步巩固了在国内商业地产中的地位,截至2009年,方兴地产物业总体建筑面积210万平方米,拥有多个一线城市核心位置的项目和土地,主要依托收购与整合实现了快速发展,未来的整合效果尚未明朗。
绿城集团
客户导向意识强,倡导完整价值,潜力较大
目前,绿城集团已经完成全国的区域布局,形成了1+1+省会城市的格局,截至2009年拥有超过3000万方的土地储备。
绿城在景观设计、品质塑造方面优势突出,并建立了绿城园区生活服务体系、绿城学校等。
开发速度快,通过“早销售、快销售、多销售”的开发方针,实现了飞速的发展;通过扩大商业代建等合作模式,进一步提高扩张速度。
世茂房地产
双剑出鞘,物业平衡,发展稳健,
可持续发展能力强
世茂地产在中国大陆首创了房地产“滨江模式”,世茂正在开发的三十多个项目,分布于中国二十多个大中城市。
目前世茂的土地储备丰厚,同时土地成本价格低廉,区域布局上,二、三线城市成为企业的主营收入的主要贡献者。
从稳健性来看,世茂的资产负债率为61%,同时拥有70多亿的现金,财务运营稳健;目前世茂的5%-13%的收入来自于酒店与物业的租赁。
雅居乐
频频圈地,加快成长步伐,有望在旅游地产有所建树
2009年雅居乐频频出击,拿下多块优质土地,新增土地储备831万平方米(权益建筑面积537万方),目前雅居乐拥有3700万方的土地储备,但是土地储备过于集中,80%位于广东和海南。
作为运营稳健,规模成长迅速的地产企业,未来发展潜力较大,并有望在旅游地产的细分市场取得重要突破。
中信地产
发展速度较快,但是稳健性和盈利能力有待提高
中信地产在业务上以中高档住宅开发为业务主线,适时有选择地培育商业地产,并依托中信集团的金融平台发展金融地产。目前中信地产已开发项目包括旅游复合地产、中信城为代表的住宅地产、度假村等休闲物业,以及持有的三个城市核心区的办公楼项目。目前销售收入中50%来自于北京、深圳、上海一线城市。
纵观中信地产近几年的财务数据,其盈利能力尚待提高,同时资产负债率水平较高,需要保持更为稳健的发展步伐。
- 专家论道:政府、地产和中国经济 2010-10-22
- 2010中国蓝筹地产评选 2010-10-22
- 01 要闻 2010-10-22
- 本土企业的公司化之路 2010-10-22
- 19.68港元上限定价中资回归友邦IPO 201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