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灌水或不灌水
这些年来,中央政府为降低其他子系统里的水位做了很多努力,如取消农业税,要求取消暂住证,喊出了控制房价的口号,还要求禁止暴力拆迁。这些努力是好的,但与灌水的速度相比,还差了不少。社会大系统池子里的水继续上涨,高额的维稳费就是证据。
在今后几年中,中国经济或许仍然继续增长;与其他经济体相比,中国经济仍将可能保持更高的抗危机能力;但与从前的自己相比,中国经济抵抗风险的能力下降了很多。简单地说,由于政府向其他子系统灌水、向中低阶层转移危机的能力及意愿下降,中国经济将不得不更多地承担自身的风险,从而可能陷入经济危机。
这个不利趋势不是现有经济模型能够预测的,统计局的数字也帮不了大忙。然而,数学模型还是必要的。可以从一道初中数学题开始:一个水池的净容量为c立方米,水管1的进水量为a立方米/小时,水管2的排水量为b立方米/小时(a、b、c为已知数,a〉b),假设进水与排水同时开始,问,灌满这个水池需要多少小时?
这道题不难。如果更进一步,把整个社会作为一个大系统,并且是一个至大无外的较为封闭的系统(与美国不同,中国向国外转移风险的能力很低),没有向外泄洪的管道,这道题就更简单了:一个水池的净容量为c立方米,水管的进水量为a立方米/小时(a、c皆为已知数),问,灌满这个水池需要多少小时?
这两道题的难度在于,代入的数字不可能准确。不过,在一个正常社会中,第二道题比第一道题更接近实际。即使美国也不能经常向外大量排泄污水(如量化宽松),因为这必然损害它的信誉,而信誉是国家力量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有权力向本国国民转移经济风险的政府不多,它们也不应该这样做,尽管它们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在正常国家中,没有什么唯一的大事要其他事情一律给它让步;社会各系统之间是并立的,没有严格的统属关系。
社会水池的总容量不是一个确切可知的数字;容量还有一定的弹性,其限度不可确知。不过,在另一方面,社会领域内的数学模型与实际有较大出入,水管的进水量和排水量又总是被虚报,而蝴蝶拍打翅膀引起的“意外”降水更是不可预知。这些不确定性要求决策者尽可能减少灌水(即使他们有灌水的权力),并预留行洪区。
当然,还有更好的办法:停止灌水;如果还出力排干系统内的寄生虫、瘟疫横行的死水潦,清理生物不能存活的污水池,那就再好不过了。
如果在今后几年中发生一次经济危机,对中国也不尽是坏事。至少,我们可以放缓狂奔的经济脚步,停下来清理多年淤积的各种垃圾,并认真地想一想:什么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
- 审计署:多家央企职工薪酬管理存问题 涉金额数亿元 2011-05-20
- “电荒”系列评论之一:两难的电企 2011-05-20
- 锦湖轮胎真的被冤枉了吗? 2011-05-20
- IMF前总裁卡恩获准保释 继任者争夺激烈 2011-05-20
- 六城市已开通TD-LTE业务 2011-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