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7-05-22
谢晓冬
订阅

内忧外困 中资行密议中间业务(1)

 1  |  2 

经济观察网讯 当16家中资银行的代表上周末齐聚北京,就中资银行的中间业务问题展开闭门研讨后,关于如何做大做好中资银行中间业务的答案看起来依然清晰又模糊。

“增强产品设计,加强服务类型,改善监管。这些其实都已经形成共识了。但想归想,做起来,总还是感觉比较困难。”一位参与研讨的专家向记者感慨。本月18日-20日,来自五大行、股份制银行和部分农村金融结构的相关部门代表参与了由中国银行业协会组织的这次研讨。

此间背景是外资行全面进入中国市场带来的冲击,以及中国银行业多年来主要靠利差收入的现实。今年一季度各家上市银行的年报显示,尽管去年以来资本市场的向好,推动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和投资银行(如短期融资券承销、股权融资顾问)的发展,但为各家银行利润做出最大贡献的依然是存贷款业务。这一占比在各家银行中要普遍占到80%-90%。

尤其是外资行在今年以来全面涉足人民币零售业务市场还是让中资行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而在此前,外资银行在国际结算领域以及与之相关的贸易融资领域已经遭遇到了外资行的强劲挑战。

“虽然说,外资行还不可能一下子抢占多少市场。但中资行必须居安思危,否则就会被客户抛弃。”中行公司部一位人士向记者表示。中行是目前中国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最高的银行,达到了20%。但即便如此,与外资行40%-50%的占比相比,仍显不足。

“有时候并非仅仅是银行的惰性。”中行上述人士称。此前,利差保护普遍被认为是中资银行缺乏动力开发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原因。该人士表示,由于利差较大,银行的大客户往往以投放存款或接纳贷款业务,让中资银行放弃对与授信业务相关的中间业务收费。他们认为,“这理应是银行的配套服务。”

“其实在国外,很多支付环节,银行都是进行收费的。而且这一部分,在银行整个收入占比中并不低,但我们就只能免费。这样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就上不去。”北京银行个金部一位人士告诉记者。

障碍还来自于我们的分业经营体系。“在国外,公司金融往往与投资银行业务一并推进,打包营销。这样在发展公司金融的过程中,投资银行业务就获得了很大发展。而我们现在还不成。”上述中行人士称。

 1  |  2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