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
央行主管的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下称交易商协会)正在筹备推出一款名为“信用风险缓释合约”(暂定名)的金融创新产品,类似于CDS(CreditDefaultSwap,信用违约互换)。而负责监管银行的银监会态度极为谨慎,认为现阶段推出中国版CDS时机不成熟。
正是这种信用衍生工具的过度滥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金融危机。最近,高盛事件和欧洲债务危机再次将金融衍生产品推到了风口浪尖上,美国新的金融监管规定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银行做自营,德国甚至出了“裸卖空”禁令。
而就产品本身而言,CDS既非天使,也不是魔鬼,实质上是一种信用风险管理工具。
准备好了吗?
支持推出CDS产品的机构和市场人士的主要理由是:市场需求巨大、现货市场的基础足够大以及金融创新深化宏观调控的需要。
5月20日,交易商协会组织银行间市场成员召开了金融衍生品研究组第三次会议,就中国式信用衍生品的市场基础、推进步骤、制度建设、运行和监管框架、国内外动态再次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将于今年6月推出一份包括详细制度和监管建议在内的信用衍生产品研究报告,同时希望由简到繁地“择机推出”中国版CDS。
反对者的主要理由是国内债市尚不成熟,对危机具有放大作用的CDS风险以及缺乏其他的市场化制度环境、还有欧美的教训等。
银监会日前专门就CDS业务召开了内部讨论会,认为鉴于市场成熟度不足,暂时不适合开发推出此类信用衍生产品。银监会相关负责人透露,或决定向银行发文,禁止银行参与任何CDS交易。
“按照国外市场经验,和风险对冲相关的金融衍生品诞生都有一个先后顺序,一般来讲汇率风险是最先需要对冲的,所以汇率的衍生品早在一百年前就存在了,其次要对冲的是利率风险,最后才是信用风险。”苏格兰皇家银行债务资本市场中国总监钱裕清表示,CDS的诞生还是晚在亚洲金融危机过后。
“什么样的市场效率决定什么样的市场工具。”银监会相关人士指出,CDS主要用于债券市场和资产证券化市场,而这两种市场在中国成熟度都很低,“中国债市根本不能满足国内国际投资者的需求,债券的发行量和交易量都不高,二级市场不活跃,CDS根本就没有市场。”
随着信用债规模的不断壮大,违约事件难免发生,投资者需要相应的套保手段,从此意义而言,CDS在中国已有存在土壤。
1 | 2 |
- 【人物】不快乐的德国总统克勒 2010-06-01
- 欧洲股市小幅收高 美股期待6月表现 2010-06-01
- 德国总统克勒突然辞职 2010-06-01
- 卢安克,希望你还在中国 2010-05-27
- 德国裸卖空禁令引发欧洲股市大跌 2010-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