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钱困惑 一季度资本项目顺差“飙升”(1)
欧阳晓红
07:35
2010-07-06
订阅
 1  |  2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欧阳晓红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2010年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修订数据显示,2010年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继续呈现“双顺差”。

不过,与去年同期相比,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飙升,如由去年同期的逆差128亿美元,跃为一季度的顺差642亿美元;以及短期外债占比较高,均让业界担心热钱的加速流入。

而中国人民银行前不久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份我国外汇占款达204769.34亿元,5月新增量为1315.64亿元,较4月份2800多亿元的增量骤降五成;市场人士分析,如此降幅,极为罕见,更透露出当月资金外流的信号。

两组数据发布的时间段相隔仅两个月,换言之,一季度涌入热钱,但进入5月份,跨境资金有可能掉头转向。

数据:喜忧参半

数据背后有喜也有忧。譬如,今年一季度,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536亿美元,同比下降32%。其中,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顺差303亿美元,服务逆差72亿美元,收益顺差211亿美元,经常转移顺差95亿美元。

忧的是,一季度,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642亿美元,而上年同期却为逆差128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净流入155亿美元,证券投资净流入22亿美元,其它投资净流入454亿美元。

另外,去年全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1448亿美元,该数据较2008年上升了6.64倍;这意味着今年一季度的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就占去年全年的44.3%,资金流入形式不容乐观。

另外,有迹可循的是,外管局日前公布外债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3月末,我国外债余额为4432.36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下同),其中,登记外债余额为2764.36亿美元,贸易信贷余额为1668亿美元。

而从债务期限看,中长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1670.34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37.69%;短期外债(剩余期限)余额为2762.02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62.31%。因为通常认为,某种程度上短期外债能够反映热钱流入速度——一些热钱正是借金融机构的短期外债指标进入境内。事实上,外管局今年4月底,已决定适度压缩2010年境内机构短期外债余额指标,从而防范短期异常跨境资金的流入风险。

与此同时,短期外债占比过高亦显示热钱流入迹象明显。按照国际标准,短期外债占比警戒线为25%;可见,我国短期外债在整个外债余额中的占比偏高。

 1  |  2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