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则将出 基金QDII再惹关注(2)
1 | 2 |
另外,在未来几年人民币仍将持续升值,国内投资者一般不会倾向于本币换外汇进行海外投资,除非一些大机构出于全球资产配置的考虑。“银行QDII做到现在,规模也不大。基金QDII要想发展成一定规模,首先要考虑如何搭建最有效的运作模式。”
这位人士还认为,即使细则能够解决这些层面的问题,发展初期也难成气候。“投资者的教育工作还没有做,对我国广大的投资人而言,基金QDII也是管理人自身学习的一个过程。”他说,“推出基金QDII是缓解国内流动性泛滥的方式,为大量的流动性资金找到了一个出口。从长期来看,推出基金QDII可能是管理层出于完善资本市场基础机制建设的需要,意即先让这个平台搭建起来。目前国内保险、银行QDII投资皆已放开,而基金公司作为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主体,这方面的业务却始终停滞不前。管理层有意放开此块业务,也是想能够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至于何时能够蓬勃发展,则还需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摸索一段时间。”
基金公司意愿强烈
无疑,基金QDII对基金公司实力是一个考验。它需要基金公司做大量的长期规划工作,不仅涉及到投资、营销、产品设计,还包括了后台服务、国际清算等具体环节。因为涉及到境外投资,一些具有外资股东背景的公司具备先天优势。上海某合资基金公司总经理表示,公司股东可以为公司参与QDII业务在亚洲地区搭建畅通的平台。他表示,从长期发展考虑,基金公司普遍有参与基金QDII的意愿。“如果细则中规定了3亿元的进入门槛,有能力的基金公司肯定普遍愿意增资扩股,尤其一些股东背景雄厚的合资公司。”
业内有种说法,一个地域的本地投资者看待外资,通常会“看长不看短,看买不看卖”。意思是,QFII作为成熟的投资人,经历过成熟市场发展起来的各个阶段,能够清楚地预测和判断这个市场将会如何发展。但就短期投资判断而言,则往往不如本地的投资者灵活。“我国的QDII在境外投资,同QFII在国内的投资异曲同工,都是长期投资、稳健操作为主,一般不会冒进。风险控制好了,就成功了一大半。”上海某基金人士表示。
一位专业人士也表示,现在境外投资最主要的问题是,由于资金在境外运作,对风险的控制较难。要做好这一点,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要求:一是资金比例,境外投资的资金比例必须非常小;二是主体,又包括两个层面,一方面可以投资的主体资金实力足够大,投资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较强,另一方面委托机构(包括管理人和托管人)的资信水平,投资能力较强;三是制度建设,从风险小的品种开始,逐渐放宽限制。(来源:证券时报)
1 | 2 |

- · 中国将培育低碳经济为新增长点 | 2009-08-13
- · 人教社否认将大幅削减中学课本中鲁迅作品 | 2009-08-13
- · 美不干胶巨头被判罚金两倍于行贿获利 | 2009-08-13
- · 《窃听风云》成股民教材 基金公司组织集体观看 | 2009-08-12
- · 北京今夏高温天数将超过15天 打破近40年来纪录 | 2009-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