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 页 > 金融投资 > 基金

华安之殇:来自雷曼的诅咒(2)

  
作者:孙健芳
发布日期:2008-09-21
 1  |  2 

华安的启示

现在,一旦华安QDII问题处理不好,不但华安QDII面临被清盘的结局,华安基金公司也是悬于一线,而且对整个基金业都会形成致命的打击。

回过头来,华安基金问题早有隐患,过去多年,“求大、求强、求快”争强好胜的性格不仅仅烙在华安原总经理韩方河身上,而且是国内基金业管理层、业内60家基金公司的通病。

在这个过程中,基金业超常规发展被所有人津津乐道,但超常规发展中问题却被忽视和忘记。

2000年,基金业超常规发展导致行业内普遍的“基金黑幕”;2004年货币基金超常规发展引发行业内部恶性竞争,不仅破坏金融业的正常投资秩序,而且最后造成了共10亿元的巨额亏损;2007年超常规发展股票基金让“老鼠仓”死灰复燃,破坏了整个金融业投资秩序,影响了投资人对基金业的信心……

但华安不限于此,作为上海市的老牌基金公司,华安与政府捆绑的太紧。虽然华安股东有上海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上海沸点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上海本地公司,但作为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金融类企业,华安完全可以沿市场化的道路、走合理发展路径,但实际上,在公司多次股权变更和业务创新中,华安都与政府官员走得过近,最终韩方河深陷“上海社保案”而无法脱身。

除此之外,在人才引用方面,近年来华安步伐很快。华安基金成立于1998年,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基金公司应该有一定的人才梯队,但最近几年,华安几乎很少内部晋升,却乐于引入“空降兵”,公司多位高管都是从境外或台湾引入的。

最后则是华安在国际化过程中也忽视了风险。

从2002年开始,国内基金都乐于走合资化道路,但国内很多合资基金都是形似神不似,生硬的照搬国外资产管理公司的架构,真正的管理体制却没有跟上,也缺乏国外经验与国内习惯的磨合,自己存在很多风险。

“所以,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事件给国内的QDII基金再次敲响警钟,次贷危机的影响远比想象的更深远,国内基金公司在挑选海外投资合作伙伴时需慎之又慎。”业内一人士称,“未来基金业不仅要有真正的风险控制能力,也要有想象力,以及对宏观经济传导的研究能力以及金融创新不断的学习能力,这样才能具有风险识别能力。”

 1  |  2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经济观察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 姓名:
* 邮箱:
* 昵称:
* 姓名和Email为保密项
经济观察网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05020873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