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才涓涓出“细流” 华夏开始让人忧(1)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赵娟 国内稳坐管理规模第一宝座的基金管理公司正陷入人才困境。
华夏基金公司管理主动型基金规模最大且业绩最突出的基金经理孙建冬2月4日公告离职,并将转投私募。同时宣布离职的还有华夏平稳增长的基金经理张龙。有接近华夏基金的人士透露,华夏基金部分研究员也出现离职现象。
人才流失,次新产品业绩堪忧,再加上股权变更仍存变数,在保住业绩和品牌的诉求下,华夏基金2010年在规模发展上或将进入“慢跑”阶段。
孙建冬转投私募
1月,华夏红利基金先后增聘了两位基金经理谭琦和郑煜,似乎是一种暗示。2月4日,华夏基金公告称,执掌华夏红利和华夏复兴两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孙建冬因个人原因辞职。
知情人士称,孙建冬将寻求发展自己的事业转战私募,目前正在寻找合伙人。
在华夏基金的王牌基金经理王亚伟的光环之下,孙建冬可能不被大多数投资者所熟悉。事实上,孙建冬的业绩并不逊色于王亚伟。
2009年,华夏复兴以104.33%收益率位列偏股型基金的第6位,华夏红利上涨79.33%位居混合型基金的第16位;2008年,华夏红利和华夏复兴分别在各自同类基金排名中位列第2和第5;2007年,华夏红利更是当年偏股型基金的冠军。
孙建冬出身经济学博士,曾任职于中国银河证券资产管理总部、华鑫证券、嘉实基金、华夏证券,从业经验12年,是国内较早一批加入资产管理行业的“老人”。
2004年,孙建冬加入华夏基金,2005年6月自华夏红利成立起即开始管理该基金,2008年初同时管理华夏复兴。截至2009年底,华夏红利资产净值270.05亿元,是华夏旗下规模最大的单只基金。华夏复兴资产净值也达到了48.36亿元。孙建冬管理资产合计超过300亿元,可谓华夏基金管理主动型基金规模最大的基金经理。
孙建冬的离职使得华夏基金公司失去了一位重将,而这对于持有上述两只基金的160多万持有人无疑影响更大。
从过往投资可见,由于管理资金规模较大,走在市场之前进行“自上而下”的资产配置是孙建冬业绩突出的关键,而在个股选择上虽多数不出基金重仓股的大范围,但他选股的时点和操作不失灵活。
与王亚伟的 “不买基金重仓股”的另类投资相比,孙建冬的投资风格相对简单明了,在公募基金业显得更“主流”,受到不少同行的认可。
在华夏基金的投研体系中,投研决策会主席王亚伟为公司高管,投资部门分为股票类、固定收益类、专户、国际等多个平行部门,各设一位总监。据了解,王亚伟对其他基金的投资决策参与较少,投资总监刘文动主管公募基金股票投资。离职前,孙建冬为华夏基金投资副总监。
也有业内人士猜测,除了时机成熟寻求个人事业的发展,在华夏基金公司内部的发展空间有限也是孙建冬离职的原因之一。
华夏也缺人
与王亚伟相比,华夏基金的其他基金经理似乎都显得暗淡。
一位行业分析人士曾担忧,华夏基金全公司举力拥护一位明星基金经理的策略是否会影响其他基金经理的积极性。

- · 银行股还有多少潜力可挖? | 2010-02-03
- · 2009年最牛私募罗伟广:2800点是底部 | 2010-02-03
- · 银行股定胜负 公、私募意志对决 | 2010-02-02
- · 投资总监空缺 基金公司人才荒蔓延 | 2010-01-18
- · 新闻出版业新政 私募基金青睐传媒业 | 201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