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胡中彬 一度因新股破发和市场波动而退去的机构打新潮再掀波澜。
但与以往逢新股必打不同的是,机构投资者尤其是以打新著称的债券型基金,此番对大盘股更为谨慎,对中小盘股票中的优质公司则是青睐有加。
数据显示,尽管今年年初股市低迷,但债券型基金一季度仍取得了良好的打新战绩,从而支撑其打新热情高涨。
打新冲动再现
2010年4月28日,海普瑞(002399.SZ)网下申购和配售结果出炉,一举创下A股史上发行价格最高的纪录,而这正是由机构投资者蜂拥而入制造的。
以华商收益增强这只债券型基金为例,在申购海普瑞过程中,其有效申购数为410万股,以148元/股的发行价计算,华商收益增强申购该股共投入了6.1亿元。
事实上,截至今年3月31日,华商收益增强基金规模仅为6.97亿元。若不考虑其规模在4月份中的变化,该基金申购海普瑞的资金约达其总资产的87.5%,可谓是不惜血本。
某券商基金研究人士推测,由于打新时不可能将手中持有的所有金融资产全部出售,华商收益增强参与海普瑞申购有可能是从银行间市场拆借了部分资金打新。
华商收益增强在其一季报中也毫不掩饰自身在打新策略上的成功。“在一季度,我们比较好地把握了市场的脉络和主线,坚持了超配信用债和积极参与新股申购的策略,比较好的分享了股市和债市的双重成长。”
并非只有华商收益增强这一只基金表现活跃,在近期发行的新股中,已经能够频频见到这些以债基为首的机构投资者们,建信基金、汇添富基金、华夏基金等旗下的债基都大手笔参与打新。
事实上,今年年初,由于市场波动促使了部分新股出现了破发潮,甚至有的新股上市首日就跌破了发行价,这使得以往靠打新为生的债基倍感恐慌,有消息称,数家基金公司此前曾限制旗下债基的打新冲动,以确保资产安全。但随着市场的好转和近期新股表现的活跃,对新股破发的恐慌却早已成为过去时。
“除了债基外,股基、券商都对打新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二级市场波动剧烈也是一个因素。毕竟一级市场的风险还是比较小,存在着获取超额利润的可能性。”国海证券一位投行人士称。
4月下旬以来,基金打新的幅度明显大幅上升。Wind数据显示,4月上旬,包括债基在内共有146只基金参与一级市场上的新股申购,30只基金参与了上市公司的增发。而在4月下旬,参与一级市场打新的基金数量攀升至239只,增幅超过60%。富国天利增长和德盛增利基金2只债基打新的次数都上升到了17次,较4月上旬翻了一倍。而同期打新次数超过10次的基金数量已达到了8只。
策略生变
刺激这些基金参与打新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业绩表现。
银河证券业绩统计报告称,2010年一季度平均业绩表现最好的是债券基金,也是唯一取得正收益的基金类别(货币基金除外)。数据显示,纳入银河证券统计口径的可以参与申购新股的63只债基的平均业绩为2.23%,超过了其他类型的债基,而统计口径中的166只标准股票型基金的平均业绩却是-3.40%。
1 | 2 |
- 欧洲告急 2010-05-04
- 欧洲告急 2010-05-04
- 一季度险企总资产达4.29万亿 投资收益466.3亿元 2010-04-21
- 期指仿真:收益神话与7成亏损 2010-04-16
- 仅5只收益为正 基金苦等翻身仗 2010-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