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
风险的教训
其实,今年6月以前,专户一对多产品在大多数时间点都保持了跑赢大盘的收益,尤其4月底之前,中小市值股票,消费、内需、节能减排等行业有不错表现的行情,更适合规模相对较小、普遍在2亿-3亿元的专户“一对多”产品的投资运作。
进入二季度,宏观经济调控背景下对企业盈利的担忧、流动性收缩加剧带来的估值压力下,市场开始走弱下跌,但二季度多数“一对多”产品的业绩还维持了正收益,直到6月末出现大幅波动。
一位专户投资经理用“晚节不保”来形容许多 “一对多”产品近期的表现,“专户管理人确实对宏观政策变化的估计不足,对于自己选择的个股过于自信,风险控制不严。”他指出,“此次风险暴露后应该反思一下专户投资理念和风格。”
集中持股是导致 “一对多”产品“涨也快跌也快”的一把双刃剑。集中持股体现在两方面:单只产品的持股集中度高、“一对多”普遍持有品种较集中。“机构对一些中小盘个股集中持有,当非理性因素出现、普遍看好的均衡发生变化后,相互的博弈导致短期内个股的流动性锐减,重仓它的产品净值损失就会很大。”上述投资经理分析,这在6月中下旬医药股的多杀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总监乐嘉庆认为,一方面投资者要认识到,事实证明追求绝对收益产品的投资理念和策略并不代表真正能够获得绝对收益;另一方面 “一对多”的表现也能体现出,目前公募基金的专户投资经理许多来自原有的公募基金团队,一定程度上也将此前做惯了的相对收益的操作思路带到了专户产品中。
上海一家基金专户投资总监坦言,“一对多”要做到全攻全守并不容易,首先要对市场的判断比较准确,认清市场的形势,还要有正确的策略,静、动变化要判断得果断灵活,关键在于能应对市场的风险变化,风险和收益兼顾的复杂度很高,对投资经理是个挑战。
上述投资总监称,6月末的下跌中,专户投资人确实应积累经验吸取教训,稳定的业绩对于“一对多”产品同样重要,应在投资上选择更理性的、追求长期稳定业绩的策略,切忌集中重仓持股等略显“简单粗暴”的策略。
许多投资者对专户理财产品提出了“涨要多赚、跌要少赔”的要求,也有分析师建议投资者,应该相对理性和客观的看待短期业绩,过于要求业绩的高低也会给投资人带来不必要的压力而忽略投资中的风险控制。
1 | 2 |
- 对话对冲基金领军者 2010-07-08
- 时隔两年再放行 证监会批准纽银梅隆西部基金公司成立 2010-07-08
- 上半年年金业绩平平 公募基金后续“干粮”堪忧 2010-07-08
- 基金业掀内控风暴 重点“盯防”基金经理 2010-07-08
- 基金影响力大降 占A股流通市值不足15% 201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