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式微:一个新来者的启示(1)
赵娟
2011-02-25 07:32
订阅
 1  |  2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赵娟 从2004年底华夏上证50ETF成立,到2010年“跑马圈地”式的扩张,在如今的国内二级市场中的ETF,抢占优势指数先机的4只老品种成交活跃、其他新发ETF交投则相对清淡。

一个新来者,正将这一格局打破。

今年1月25日上市交易的国联安上证大宗商品ETF(下称“国联安商品ETF”),在二级市场上受到资金热捧,2月17日,其成交额达到3.84亿元,在所有上市交易的18只ETF交易排名中取代了华安上证180ETF第三的位置,仅次于华夏上证50ETF和易方达深证100ETF。这在近两年的新发ETF中是很罕见的。

借着交易所鼓励ETF基金发展的东风,许多基金公司发行了不同标的指数的ETF,但其中不乏一些“为了发行而发行”的产品。在市场这个唯一的试金石上,优劣立见。

半数ETF成摆设

目前,市场上已发行(包括未上市交易)的ETF共有22只,2010年新发行成立的就达到11只。

但是,一位接近上交所基金公司产品设计人士称,“每次开会讨论ETF时交易所其实都很头疼,一方面鼓励发展,但另一方面的现实是,发一只,死一只。”

目前上市交易的18只ETF中,长期表现较为活跃的仅华夏上证50ETF、易方达深证100ETF、华安上证180ETF以及华夏中小板ETF4只,它们均在2006年上半年之前成立,是国内市场上最早的4只ETF基金,也是目前规模最大的4只ETF。

而2009年后的新发ETF无论是叫红利、价值还是责任或治理,绝大多数都难逃二级市场被“冷淡”的命运。

根据Wind数据统计,从2010年初至2月16日,日均成交额最高的5只ETF除了上述4只外,即国联安商品ETF,与其他4只较大规模不同,新成立的国联安商品ETF规模仅8.44亿元,但其日均成交额也达到了9267万元,最大的华夏上证50ETF日均成交额达到11.31亿元。

而18只ETF中约一半的二级市场交易长期低迷,其中以交银180治理ETF为典型代表。

有10只ETF的日均成交额不足5000万元,交银180治理ETF、海富通上证周期ETF、建信上证社会责任ETF、工银瑞信深证红利ETF、南方小康产业ETF等7只ETF的日均成交额不足2000万元。其中交银180治理ETF规模达到40.09亿元,上市交易份额11.24亿份,但日均成交额仅371.22亿元。

如果说成交额与基金规模有关,那么换手率更能代表交易的活跃度。日均换手率数据显示,目前国联安商品ETF成立后的日均换手率达到6.60%,在所有ETF中最高,紧随其后的是4只老ETF。

同样,有7只ETF日均换手率不足2%,交银180治理ETF日均换手率仅0.07%,博时超大盘ETF也仅为0.78%。

北京一位长期参与ETF交易的券商人士感慨,“现在的ETF常常一只不如一只。目前大多数ETF的折溢价套利机会并不多,机构主要以通过ETF进行T+0交易为主,T+0交易的策略有很多种,不过以选择几个流动性好的老品种为主。”

他指出,一只ETF的日成交额至少需是其最小申购赎回单位资产净值的几十到100倍,才能够实现套利或T+0等交易。这些交易都是依赖ETF特有的一、二级市场“连通”机制通过一揽子股票换ETF份额实现,也就是说,按照各ETF的100万、50万不等的最小申购赎回单位计算,其流动性应至少满足几十次的最小单笔交易。

但统计“日均成交额/最小申购赎回单位资产净值”发现,交银180治理ETF的这一值仅为4.74倍,华宝兴业上证180价值ETF、海富通上证周期ETF、南方小康产业ETF的这一值也低于20倍,一共有9只ETF该值低于50倍。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研究总监王群航认为,套利者多、套利机会减少,一些指数行情波动较小,或指数的代表性不强、知名度不高是这些ETF基金成交清淡的主要原因。

 1  |  2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