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资险企的经营难题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陈哲 一面看着中资保险公司保费的飙升,一面却发现自己的业务量在不断下滑,这是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最大的保险市场上海,所面临的困境。
11月20日,上海保监局宣布,截至今年10月底,上海市场中资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达到436.12亿元,同比增长49.72%。而外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84.26亿元,同比下降了17.43%。
此时,外资保险公司在沪市场份额已经滑落至16%。上海是外资保险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占到外资全国保费总收入的1/4。事实上,外资保险在沪的业务下滑,已经延续了近一年的时间。
上海保监局局长助理李峰分析,今年以来,中资保险通过银行渠道,出售了规模巨大的保险产品,而这是很多外资保险公司所无法企及的,“银行网络,是保险公司的必争之地”。
不过,在银行柜台卖保险产品,也不尽是中资保险公司的专利。联泰大都会和海康保险,是外资中的特例。他们在2007年成功地打入了中资银行的渠道,并获得了丰厚的收入。
但这样的情况,随着今年联泰大都会等公司在产品结构上作出了重大调整而改变。包括投向股市的投资连结险在内的许多银保产品,被公司高层从出售清单中逐步削减。
调整要归因于国内资本市场的低落。通过银行出售的投资型产品账户,随着股指下行而大大缩水。气急败坏的保户不在少数,于是退保率攀升,续保情况令人堪忧。
控制银保业务增速,正是中国保监会在今年夏天所提倡的,监管层认为,这样才能降低保费增长大起大落给保险公司带来的风险。
另外,一些市场人士分析,肆虐在外资保险公司总部的金融风暴,给投保人心里投下了阴影。
一位保险业分析师说,海外险企从前以其专业的服务和稳健的经营,来吸引国内客户,但这些光环在全球次贷危机中消失了。
此前,AIG被美国政府接管之后,其在国内的公司友邦,曾经遭受退保的考验。保户们担心自己的养命钱,在漩涡下荡然无存。
另一家保险巨头,美国大都会保险,也紧随其后,一度陷入泥沼。
不过,李峰希望市场能够客观地看待外资保险公司的处境。根据上海保监局提供的信息,包括友邦、美亚和联泰大都会等外资保险,在国内的公司都是独立法人,其偿付能力都受到国内监管机构的密切关注,目前的经营状况和现金流都处在健康的水平。

- · 李约瑟难题 | 2009-08-07
- · 东莞复苏难题:嵌补产业链 | 2009-08-06
- · 个体工商户条例22年来首拟修改 经营条例被放宽 | 2009-07-22
- · 电监会调研报告:风电场普遍经营困难 | 2009-07-22
- · 投资者“选秀” 求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 2009-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