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9-04-01
杨冬
订阅

平安40元小考:机构加减法推演(1)

 1  |  2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杨冬 3月26日,中国平安(601318,SH)报收39.26元或升2.24%。至此,在保费超预期增长的基本面支撑下,经过连月来的攀升,平安距离多数基金给予的40元的3个月目标价仅一步之遥。

经过自去年四季度至今持续的增仓,几个大型基金已然超配平安。本报获知,博时、华夏、嘉实等大型基金持平安的仓位比例已超过4%,已为第一重仓股。

一些在春节后增配平安的基金目前开始趋于谨慎。鹏华基金一位人士透露,“股价如突破40元,可以考虑减仓。”

东方证券研究员王小罡指出,“支撑平安本轮表现强劲的因素有很多,但目前喜欢平安的基金都已经超配了,其他基金在目前价位大幅增配的可能性不大,平安短期内可能出现滞涨,但一年内目标价可看至45元。”

“买入”的逻辑

随着瑞银证券最新一期的研究报告将平安的评级上调至 “买入”,市场上再无看空的平安的研究机构。而早在今年1月份,瑞银证券还维持着平安“卖出”的评级。

瑞银证券保险业研究员卢健翔接受本报采访时称,“评级的改变主要由于今年前两个月平安保费的爆发式增长。”

据悉,平安2009年1至2月份保费收入合计334.94亿元,同比增37%。其中,1月份保费收入为172.83亿元,同比增19%;2月份保费收入为162.11亿元,同比增幅高达63%。

卢的看法很能代表目前给予平安“买入”评级的大多数研究机构。如长江证券研究员李聪认为,保费收入的超预期增长增加了平安的估值吸引力,给予超配的投资建议。

但有机构对于将保费快速增长作为评级基础的做法显得不屑一顾。中金研究员周光在其研究报告中认为,“保费收入的高增长并不意味着利润的同步增长,保费增加在很多时候只意味着负债的增加。在可预见的低利率环境下,目前收进来的保费很难产生利润,没有能力穿越利率周期和股市周期。”

中金是少有的给予平安“中性”评级的研究机构之一。

对此,王小罡反驳说,“温家宝总理已明确提出今年的经济形势是近防通缩、远防通胀,低利率水平在下半年可能不能维持,当前的经济环境不可能是永远的,在此背景下,作出这种判断显然是欠妥的。”

王小罡是春节后力挺平安的坚定“唱多派”。他认为,平安近一段时间的上涨是有一定道理的,首先平安前两个月的个险新保业务同比上涨了57%,具有15倍的新业务价值,为业内最高;其次今年平安的一些负面因素将逐步消退,如投资富通亏损的因素;而大盘在春节后涨的多一点,平安基本没怎么涨,估值优势比较明显。

一些先知先觉的基金在去年四季度就开始增配平安。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华夏红利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去年四季度末持平安2486万股,增配1310万股;嘉实稳健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去年四季度增配平安2338万股;景顺长城鼎益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去年四季度末持平安1494万股,增配近900万股。

此期间增配平安的基金,理由如出一辙:暴跌后的平安股价颇具吸引力。

但也有不少指数基金基于跟随股指的考虑,在此期间进行了一定幅度的减仓。根据相关数据统计,上证5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于去年四季度末共减持平安195万股;嘉实沪深300指数型基金去年底季度共减持平安238万股。

随着春节后1月份保费数据的公布,基金对平安开始了大规模的增持。

鹏华基金的一位人士透露,“我们春节前曾开会专门探讨过平安,认为平安在28、29元以上是安全的,春节后我们就开始增配了。”

该人士认为,“平安保费的增幅和质量在三家保险公司是最好的,增配平安的逻辑很清晰。”

 1  |  2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