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退为进 中国人寿“转型期”对策(1)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欧阳晓红 6月16日,中国人寿09年前5个月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456亿元,同比下降3.9%,降幅较1至4月累计-1.6%的增速水平继续扩大。
挑战很大,以往的展业方式眼看着就行不通了……
习惯了以客户座谈会形式展业的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下称中国人寿)旗下分公司的管理层为此时常抱怨。由于公司进行结构调整,拉长缴费期,保费收取将由一年或三年转为较少的期交;相应的佣金提取减少,对代理人吸引力也随之降低;所有这些意味着销售方式必经转变。
“转型烦恼”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诸如保费下滑,展业模式面临挑战,以及让股东并不满意的0.23元/股红利。
数据显示,中国人寿今年前5个月保费收入同比降幅在进一步扩大,其中5月单月保费收入为196亿元,同比负增长16.5%,较4月-15.0%的增速水平进一步下滑;环比看,5月单月保费下降10.8%,连续两个月出现保费的环比负增长。
“这一点也不意外,正是按照我们今年策略转型逐步落实的结果。”中国人寿总精算师邵慧中说。
今年2月,保监会发布了相关指导意见,明确人身保险行业业务结构调整的重点和方向,鼓励发展风险保障型产品和长期储蓄型产品。
包括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在内的很多保险公司开始着手调整业务和产品结构。
中国人寿总裁万峰曾表示,中国人寿将力争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实现业务增长由趸缴推动为主向续期拉动为主转变,经营理念由以业务规模为主向注重效益为主转变,市场拓展模式由资源驱动为主向机制驱动为主转变等。
邵慧中介绍,公司的思路是“不求量大,但求质高”。
据悉,如今中国人寿产品策略为主推五年期以上产品,减售三年期产品。在预算中增加期缴业务指标和内含价值创造指标的考核,特别是十年期缴业务的考核。
“例如由三年期交的保单转为十年交,一期保费减少了,但整个保单却在做大;此种转型,首年可能会感觉不适应——因为保费下降了,但长期而言,保费日趋增多。”邵慧中说。
不过,截至2月底,中国人寿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约672亿元,同比增长12.6%,但随后的月份却增长“乏力”。
邵慧中解释,一个客观原因是去年同期基数很高,现在,包括中国人寿在内,保险业同行都在调整业务结构。
东方证券分析师王小罡说,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得看中国人寿的一年新业务价值比,通过该指标能看出“质与量”的问题。据其测算,今年中国人寿为10%,中国平安35%,中国太保20%。
不过,一位中国人寿高层认为,10%未免过低了,去年这一指标还接近20%。
邵慧中介绍,中国人寿内部设定的一些指标,目前表现都不错。如续期保费占比同比上升了5%,超过30%;内含价值也在稳健提升。
1 | 2 |

- · 银行投资保险公司年内放行 | 2009-11-24
- · 保监会调研新保险法“适应症” 数百只保险停售 | 2009-11-23
- · 银行投资保险公司或年内放行 | 2009-11-21
- · 粮油调控靠央企中粮转型暗藏深意 | 2009-11-21
- · 中科院策力蛇口转型升级 | 2009-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