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退为进 中国人寿“转型期”对策(2)
市场份额调节器:银保渠道
毁誉参半的银保渠道对于中国人寿而言,有着非凡意义。
正是因为去年发力银保业务,中国人寿一举夺回失去的市场份额;总保费增速创出五年来新高。
但中国人寿也为之付出了保费收入不尽合理的代价。如去年上半年银保保费收入中,五年期“鸿丰两全险”就占到1/3。
对此,中金认为中国人寿的这些短期趸缴银保产品,难以穿越利率周期,在目前的低利率环境下实现盈利的难度较大。
“银保方面,我们只是用来做市场调节——市场多做,我们就做多,有助于保持市场份额,最主要侧重点还是个人代理。银保策略是‘紧随市场’。”一位中国人寿高层表示,“但银保方面,现在也在开始注重期交;同理,长期而言,这也是大保单的结果。”
“目前,我们银保渠道主打产品仍是 ‘鸿丰两全险’;还将推出10年期交。”上述中国人寿高层说。
而据中国人寿2008年报显示,该款产品全年销量高达1053.43亿元,成为中国保险史上第一款年销量过千亿的单一产品。
一位中国人寿高层说,如果说银保渠道是市场份额的调节器,那么个险代理人渠道就是利润来源。
对此,王小罡认为,首年个险期缴有两大决定因素:个险代理人规模和代理人均月产能。从08年看,中国人寿的代理人均月产能增长较快,达11%,平安的年均代理人规模增长较快,达28.6%。
1 | 2 |

- · 银行投资保险公司年内放行 | 2009-11-24
- · 保监会调研新保险法“适应症” 数百只保险停售 | 2009-11-23
- · 银行投资保险公司或年内放行 | 2009-11-21
- · 粮油调控靠央企中粮转型暗藏深意 | 2009-11-21
- · 中科院策力蛇口转型升级 | 2009-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