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9-02-26
钟伟
订阅

钟伟:假如次贷爆发在2010年(2)

 1  |  2 

如果次贷危机发生在2010年,我们的技术储备不足以及我们的资源、劳动力价格和资金价格高企,都使得中国制造业不足以在这样局促的时间和空间范围之内完成产业升级,中国的产业升级有可能失败。这是我们次贷危机假如爆发在2010年需要考虑的第二个大问题。?

货币和财政政策矛盾爆发?

第三个视角是宏观决策是否得当和可持续的视角,我们始终没有对近三年来的宏观调控进行认真的反思并总结经验教训。?

如果次贷爆发在2010年,中国的货币政策可能难以持续,只是到现在我们已经不再深入讨论这个问题了,似乎这个问题本来就不存在了。如果我们回忆一下,从05年一直到07年,差不多到08年第一季度,我们的准备金率是不断提高的,央行票据发行规模是不断扩大的,国内利率水平是不断提升的,把准备金率以06、07年的提升速度到08年初的话,差不多可以提升到20%以上了,到09年提升到25%、26%,到2010年差不多接近30%了,这样银行系统就会遭遇重大的挫折,央行甚至难以承受为对冲流动性过剩反复大规模发行的央行票据的利息。另外货币支持方面不断推高的利率和汇率,这是一个很危险的自我循环的过程,至少在07年年底、08年初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到了一个非常难以为继的地步。如果有兴趣的同志可以计算一下当时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

另一个是地方财政,财政政策的主要问题是地方债务问题。长三角地区是非常典型的,中央现在的财政赤字余额过剩大概五万八九千亿,债务年成本大概在7%到8%,这是很昂贵的数字,地方政府的债务不断做大,,我不想提地方政府的名字,但是抽样调查显示地方政府现在的负债水平和中央政府负债水平差不多,两相叠加,中央和地方的负债率可能超过40%。这是非常糟糕的情况。如果次贷在2010年爆发,地方政府负债可能继续急剧增加。?

所以从前面的三个方面来讲,次贷危机爆发在2010年,中国可能会有什么样的情况呢?在金融层面,中国非常类似于日本在全世界资产价格高峰的时候进行了不恰当的并购和国际化,在制造业方面,中国也非常类似于日本,失去了一个产业升级转型的战略机遇期,在我们国内的宏观政策层面,中国内部所积累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的矛盾在此之前会爆发。?

中国如何应对次贷危机?

次贷危机爆发之后,一切问题似乎迎刃而解,没有谁再去提资本市场国际化,产业升级转型,或者次贷危机大规模爆发前宏观调控是否得当的问题了,似乎这些问题从未曾存在过。?

次贷现在已经爆发了,已经爆发之后,我们目前关注的问题是什么?作为中国来讲值得关注的问题是比较多的。?

第一个,关注国际金融局势的情况。所谓关注国际金融的极端情况就是需要认真地考虑在未来的两年之内,作为政府,财政能否平衡,即便不考虑美国的负债问题,只考虑现金流问题。美国的居民储蓄率在危机过去的十个月之内,从负的水平增加到了2%,美国GDP还有十二三万亿,但是美国整体的总负债额,这个数字不知道准不准,大概65万亿左右,即便这个数字不准,奥巴马在09财年需要再度筹集两万亿左右资金的问题,它从哪儿筹措?如果筹措不到的话,怎么去执行已经进行的救助政策?要考虑极端情况,如果西方国家的政府在09年全年现金流不能平衡,它会发生什么?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再考虑中国政府对美国国债以及对美国经济的基本的看法。?

第二个,到现在为止,我们在国际经济层面来看,有没有新的思路去解决目前的问题,对于欧洲和美国来讲,我经常强调的是,救助危机的最佳时刻已经错过了。现在对西方世界来讲,救助危机都指向了一个危险的方向,就是国有化。?

第三个,中国经济的趋势,对中国经济应该抱以什么看法?按照目前的财政货币以及经济刺激刺施和产业振兴规划,09年全年有速度、没效益,有增长没就业,因为没有就业,同时也就没有社会稳定,群体性事件可能较多,这是09年全年的宏观经济的特点。外贸和房地产是提振中国牛年经济的两个抓手,令人惊讶的不是房地产最终没有被列入到10大振兴产业之一,而是为什么房地产行业没有作为前三位的行业早就列入到产业振兴计划中!舆情不可不兼听,但是绝对不能尽听。反说过来说,在大思路不清晰时,把房地产列入到振兴行业中,也许救市即毁市了。?

第四点,在目前的情况下,中国要回应整个国际金融动荡,并且给出有利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有利于中国经济恢复的负责任的答案,中国应该呼吁继续努力坚持全球化,反对贸易保护,这个我就不展开了,因为我相信在未来这段时间,除了中国在强烈地赞成全球化,强烈地推进国际化之外,整个发达国家包括美国在内,他们对全球化的都会有所撤退,华盛顿共识不复存在,因为不是我们不赞同华盛顿共识,而是美国人自己退缩了,民粹化了。中国应该积极倡导和参与建立全球清洁再生能源,中国现在在资源方面没有优势,在全球的减排义务中我们又是排放大国,经常挨骂,如果未来全球清洁能源当中,中国不能占有一席之地,就令人失望,所以美国愿意掏两千亿美金,中国也愿意掏,欧洲再掏两千亿美元。要不然的话,我们在下一轮新能源和移动互联网等产业创新中,就可能落后。?(根据录音整理,已经本人审阅)

 1  |  2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