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QDII巨亏缘起“人祸”渣打“受贿门”追踪(2)

订阅
2009-11-15
赵红梅

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12月12日以来的两年间,渣打银行在中国内地推出的QDII产品共计68款,在同期发行的外资QDII中遥遥居首。

西南财经大学研究机构的统计显示,截至2008年12月19日,外资银行63款QDII理财产品均跌破净值,亏损超过50%的有13款。其中,渣打银行正在运行的49款QDII产品全部亏损,亏损30%以上的有32款,亏损50%以上的为10款。

本报记者调查中了解到,渣打银行的产品设计流程一般为:市场调研、确定投资主题、设计产品结构、验证可行性等几个关键环节。

在这些环节中,产品团队专责设计产品结构、定价等。在设计产品的过程中,由他们选择与一些投资银行合作。

而每期产品的投资主题会选择与一些海外基金、利率、股票、商品期货、票据等挂钩设计投资产品结构,一般会从股票、基金、指数等当中进行选择。

最后是监管报批并对理财顾问进行培训,让理财顾问(也称客户经理)能够迅速准确地了解产品的 “卖点”、风险、收益等情况。

而在这个过程中,产品设计经理的空间很大。渣打银行的一位内部人士承认,“跟哪个投行做交易对手,做什么样的交易,很大程度上是由范经理决定的。”

回头来看,在渣打QDII产品的亏损榜上,大多都是其挂钩标的为境外机构发行的票据,而票据又挂钩美林的几个指数或基金,其表现取决于由指数或基金组成的资产组合的表现。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际投行衍生品设计经理告诉记者,银行的QDII产品如果挂钩公共标的 (如港股),通过头寸来对冲风险,自由交易对价,各家投行向这家银行报价都倾向于低价,比如一些基本的公共标的,虽然中资机构不知道挂钩的这款是多少钱,但几家投行分别报价就能控制成本。

但渣打只选择购买美林编制的指数期权等产品,挂钩结构都是不透明的,不知道指数、波动率、参数定价。这样其他投行就没法报价,但这样美林的利润会很大。

这位衍生品设计经理向本报点出:“一般渣打的QDII产品是不保本的,挂钩产品的提供方年化收益率有1.5%-2%返点,一次返点给挂钩机构,产品越长,给的返点越多。如果渣打只选择一家投行合作,那这家投行可以以高出市场价卖出指数期权产品,将利润的一部分以推广费、宣传活动、公关等名目来‘打点’渣打的产品设计经理。”

事实上,2007年11月,渣打银行开始与美林证券(香港)合作,推出两款同类结构性产品——“美林QDII200710”和“美林QDII200711”。一年后,这两款QDII亏损分别高达62.39%、61.71%,亏损远高于其他银行QDII。

在两款美林产品的案例中,发行人美林依据的美林市场风险指标。记者在采访“渣打苦主联盟”里的有关人士时,有投资者向记者提供了一份关于美林市场风险指标的数据显示,自2007年11月14日到2008年10月30日,全球市场普遍深幅调整的158个交易日内,该指标仅有两次做空指示,错误的策略运行,最终酿成巨亏。

而渣打面对客户投诉时给出的答复是,此轮金融危机超出已往经验,相关模型失效,并不存在欺诈、虚构指标行为。

而美林“新兴亚洲”组合挂钩结构性票据,亏幅也达到了53.24%,仅次于上述两款产品。该产品购买的是由美林(卢森堡)公司发行的结构性票据。

“这些QDII理财产品的猫腻儿就藏在挂钩美林的风险指标上。一些投行在大额交易、外汇头寸、代客理财等业务上,为控制风险会套期保值,会找交易对手。这时候银行如果明知道一款合约、票据风险很大、趋势会跌,还是会从投行手中购买这样的票据或者合约,那就有问题了,好处费落在了产品购买方,投资者白白损失了,这就是阳光下的暗箱。”上述外资投行衍生品设计经理说。

“烂苹果”

“2008年5-6月澳币都已经非常高了,产品设计部还在发挂钩美林的澳币产品,我们客户经理都在抱怨,客户们都在赔钱,这种产品设计是在跟风而不是有预测性、前瞻性的,跟散户一样追涨杀跌,为何要发?”渣打银行一位客户经理告诉本报,“但后来我们内部一讨论,做产品设计的又不傻,但为何会买些风险较大的标的物合约,并集中在一家投行购买?这里面肯定有门道。”

渣打银行北京分行一位客户经理直言,有些客户赔的真是太惨了,“有些产品,我们自己都觉得设计的蠢极了。”

 1  |  2  |  3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