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忧伤的行业 期货“管控风暴”触碰生死线(3)
田芸
2010-12-04 01:32
订阅
 1  |  2  |  3 

“小期货公司”

故事的另一面,并非是整个期货市场的萧条,相反,中国期货市场的规模在2009年已经排在世界前列,成交量跃居全球第一;截至今年11月底,中国期货市场交易总额已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5%。

根据美国期货业协会发布的数据,中国上海、大连和郑州商品交易所的交易合约数2009年分别为全球第10、第11和第14位。股指期货上市7个月间,中金所收入粗略估计超过35个亿。

2009年6月,证监会期货二部正式成立,期货监管队伍人数基本翻番。即使如此,监管机构还是强烈感觉人手不足。“期货二部几乎每天都加班。”接近证监会人士说。

“期货市场其实只是反射供需、发现价格,本身并不能决定价格,CPI上涨不能让期货市场承担责任。”一位资深市场人士指出。

“增加保证金比例、进行持仓限制等规则不可能对管控价格有效。”金融期货之父、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主席利奥·梅拉梅德说,“监管的作用是防止人为操纵市场,而不是调节价格。”

“目前的期货市场监管规则越来越细和变化无常,期货公司无所适从,监管成本也越来越高。”胡俞越说,建议期货监管“宜粗不宜细,要具有导向性”,将期货公司导向为现代金融企业。

实际上,期货公司长期以来同质化竞争的现象跟“大监管、大交易所”的状况不无关系。券商自营、代客理财等业务风生水起,期货公司依然只能守着经纪业务的饭碗,苦等放行投资咨询、外盘期货、CTA(商品交易顾问)等业务。

“中国的期货公司是全世界范围内最严格、最规范的,也是最听话的。这是一个贬义词。意思是说,它都被管的不会做期货了。”胡俞越说,“中国期货市场的问题,是解决期货公司自身不能做期货的问题。”他指出,中国市场缺的不是加强监管,而是提高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期货监管宜粗不宜细,要将期货公司导向为现代金融企业。

而至于每年收入几十亿的会员制交易所,则应让其会员的权利和义务成正比。“交易所应抓住龙头企业,扶持重点公司,落实扶持关键地区。改变大交易所、小期货公司的格局,交易所的责任义不容辞。”胡俞越建议。

(实习生王莉对此文有贡献)

 1  |  2  |  3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