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提出中国GDP2016年超美 国内专家持疑
倪壁东
2011-04-26 10:23
订阅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倪壁东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在2016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世界经济展望》发表的报告所作出的结论。该报告对GDP的计算是按照购买力平价进行计算的。

IMF根据购买力平价测算,2016年美国经济占全球生产总值的比重将降至17.7%,而中国所占的比重将升至18%;届时中国GDP将由2010年的11.2万亿美元升至19万亿美元,而2016年美国GDP将由今年的15.2万亿美元增至18.8万亿美元;而在2000年的时候,中国经济只有美国经济的三分之一。

“这是我看到的对中国经济最乐观的预测。”中国兴业银行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这样评价,在此之前,预测对中国GDP超过美国的时间一般都是在2020或者2030年左右。

未来中国经济的三个关键问题 

IMF做出这样的预测,最关键的部分是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率有多高?这样的增长率预测是根据什么进行判断?但是鲁政委认为,这是目前最难讨论清楚的地方。过去90年代说中国的经济是7上8下,就是增长率在7%以下就有失业问题,超过8%就有通胀压力;可是到了2000年以后又改成8上9下,实际上这段时间中国经济经常在10%以上。

另外,IMF预测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这个速度是否具有可持续性,也是一个关键问题。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靠过高的投资和过大的对外经济依存度来拉动经济,这是不可持续的,必须刺激消费拉动内需。

鲁政委却认为,不要单纯得出结论说,目前的中国投资过高,应该降下来。因为不仅中国很多农村和中小城市的基础设施极其缺乏,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还在用明朝的排水系统。关键是要看中国的投资有没有用到需要的地方,使用的效率怎么样。其中一个途径就是靠发达高效的金融体系保证储蓄有效地转化为投资,而投资高效地得到利用。

而至于中国过高的出口依赖,鲁政委则以过去四百多年的多个国家的发展历史进行验证。

“这些能够经济腾飞的国家没有一个在起步阶段不是靠出口贸易进行推动的。未来中国的出口贸易是否持续要看中国是否在全球产业链的位置上占据了有利的地位,另外从这几年经济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看,虽然发达国家市场有限,但是中国在新兴国家的出口增长很快。”

鲁政委认为,不要担心对外贸易的依赖度,目前实施的扩大进口以减少贸易失衡的做法很好。只要这个政策运用的好,中国可以借助开放吸纳先进技术,占据产业链的高价值环节。

“比如最早阿迪达斯在福建晋江开设一家工厂,现在中国很多国产运动品牌都诞生在这个地方;最早进入中国的日化巨头宝洁的中国总部在广州,现在全国有名的洗发水品牌很多都是来自广州的。”

鲁政委反而对目前中国提出的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以保持经济持续增长这一政策有些担心。

“现在中国的富人生活已经很奢侈,再刺激这些人消费就会产生畸形;而不富裕的人由于收入低,缺乏社会保障,或者对目前社会保障政策和制度没有足够的信任感,很难放得开去花钱。”

对于目前中国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缺陷和信任感缺失问题,鲁政委说,很多国家在发展初期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关键是要把制度完善,成熟之后,普通民众才会慢慢得对其产生信任感。但是这个不是一个一朝一夕的过程。

“刺激消费要靠市场说了算,在上面问题解决之后,消费自然会上升起来,现在所要做的是消除消费的障碍,保持市场活力,如果硬是用其他手段,那会造成中国经济的早熟的转型。”

GDP超美之后的挑战 

针对IMF得出的结论,外媒引用哈佛大学教授达尼·罗德里克的话说指出:“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一个相对贫穷的、货币没有实现浮动的国家即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国的金融力量强大,但尚不确定它能否发挥领导力,或是继续以国内政策为关注点。所有这些表明,现有的全球化模式将经历一场巨大的变革。”

不过鲁政委认为,中国的人口全世界第一,经济总量大是很自然的事情,即使2016年中国GDP总量超过美国,人均       GDP也并不高。而且IMF是用购买力平价进行计算,除了一些不可贸易的产品存在之外,同类产品,中国跟美国的质量差异也很难衡量。

以中日经济的比较为例,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几年前就已超过日本,但直到2010年其经济总量才真正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在一份维基揭秘曝光的文件中,前美国驻华大使雷德指出, 中国面临着多种问题:老龄化、贫富差距、高失业率、潜在房地产及证券市场泡沫和工资压力,看不过尽管如此,中国仍掌握着未来。

实际上,中国超越美国只是未来全球经济版图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地位发生变化的一个典型代表。

高盛公司曾经预计,印度将在2011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巴西超过英国跃居第八位。不过高盛公司预计,中国将在2027年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而届时西班牙将让位于韩国;加拿大让位于印度尼西亚。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看好中国经济的未来。据外媒报道,“末日博士”鲁里埃尔?鲁比尼(Nouriel Roubini) 近期在对中国进行两次访问之后,则作出另一种预言。

“中国大概会在2013年后遭遇一场硬着陆。事实上所有与过度投资有关的历史场景——包括上世纪90年代的东亚地区所发生的一切——都会以一场金融危机和/或长期的低增长来谢幕。”

鲁里埃尔?鲁比尼认为,中国内部到处充斥着在实物资本、基础设施和不动产方面的过量投资。而这样的结论来自于鲁里埃尔?鲁比尼在中国看到的证据,“光鲜靓丽却旅客寥寥的机场和高速列车(这将减少45个 计划兴建中的机场的客流量),通往偏僻之地的高速公路,数千座高大的中央与地方政府建筑,空无一人的新城区,以及被迫关闭以避免引发全球价格下跌的崭新铝冶炼厂。”

不过在这篇文章上同样列出对鲁里埃尔?鲁比尼预言的异议:“中国的过度建设与过度投资已经持续了十几年,而且每当投资与基础设施似乎已经超量时,经济增长又追赶了上来,消化了闲置产能。大部分建设项目的质量很差,这意味着不到十年或二十年,老旧的基础设施就不得不被拆除,进行重建。”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