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速下调是好事(1)
徐彪
2011-03-07 16:16
订阅
 1  |  2 

经济观察网 徐彪/文 已经过去的2010年注定会成为载入史册的年份,这一年,我们正式开启了经济转型之路。

2011年,中国开始规划下一个五年计划,经济增长目标从7.5%被下调至7,远低于上一个五年计划年均11%的实际增速。如何理解这一细微的变化?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

GDP增速目标下滑,被动格局下的主动调整

2000年-2010年,中国经济用十年时间实现了从地区制造业大国向全球制造工厂的角色转变。过去十年时间,我们GDP平均增速10.29%,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1.1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平均增速22.52%,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24.23%。过去五年时间,出口金额年均增速19.01%。数据显示,经济增长的两条腿事实上是“投资”和“出口”。换句话说,这么长时间以来,我们遵循的发展路线是这样:大幅增加投资——不断扩大产能——大力拓展国际市场,经济增长的核心是产能消化和投资扩建。有人形象的比喻中国就是一个巨大的工地,彻夜未眠,工程连连。

如果没有那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海啸,或许我们还在原来的道路上继续前行。只要中国的人力资源可以支持,只要全球的资源总量可以支持,只要欧美的需求可以支持,我们就继续高歌猛进重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康庄大道上。

可惜,全球的蛋糕就那么大。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欧美国家必然会出现产业空心化的趋势。而这个趋势一旦出现,首先受损的是住户部门,经济繁荣也就成了“无就业的繁荣”。老百姓收入无非就这么两个渠道:工资收入和财产收入。既然工资收入增长不起来,就只能靠财产收入。所以欧美国家的消费严重依赖股市和楼市兴旺,但任何投资性市场都有这样一个特点:泡沫可以吹的很大,但是终归会破灭。用超低利率和资产证券化支持吹大的楼市泡沫终于还是没能打破规律。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2008年金融海啸爆发。突如其来的金融市场停摆把全世界拖入去库存化的深渊。一夜之间,我们忽然发现,外需靠不住了。

如果仅仅是短暂现象,问题还好办。麻烦的是负债率,楼价大跌后欧美国家的老百姓资产大幅缩水,花的比赚的多显然是要改的,不仅要改,还得把窟窿填上。于是大家老老实实开始储蓄。用术语来描述,就是企业和住户部门修复资产负债表。这是外需的大背景,欧美国家储蓄上升的同时,就意味着中国粗放型扩张之路的终结。

我们如果继续维持原有模式,通过投资来拉动增长,很快就要面临一个无解的困局:产能大幅过剩。国外需求靠不住,为了应对金融海啸我们投下去四万亿,这些新增产能必须找到出路。眼前只剩下华山一条路,这条路就是内需,启动内需,依靠内需,才能避免大规模产能过剩,才能继续维持经济增长。

但是我们知道,国际市场规模远比国内要大。增量主体从国际向国内转移的过程,必然会带来经济增速的下滑,通俗点理解:原来是两条腿走路,现在一条腿伤了,速度还能快的起来么?腿伤未愈的时候加速跑,结果是肌体伤害加总。国际市场在可见的未来里增速下滑,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如果不把增速降下来,结果是大规模过剩导致经典意义上的经济危机。形势比人强,中国经济这辆火车到了必须把速度降下来的时候。

经济增速下降,好事还是坏事?

我们先看一组数据:1999年,劳动者报酬对GDP的占比为52.38%;2002年,这一数字下降为50.92%;2006年,继续下降至40.61%;2007年,这一比例降为39.74%。虽然没有最新的数据,但过去十年的趋势很清楚:居民报酬增长速度是低于经济增长速度的。

这种趋势变化带来的结果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边际拉动作用不断减弱。

1999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比例为76.8%;2002年,这一数字下降为42.9%;2006,继续下降至40%;2010年,这一比例将为37.3%。虽然经济持续高增长,国内消费总量也持续增长,但是最终消费占比却连年下滑。

 1  |  2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