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5”大跌性质透视(1)
1 | 2 |
经济观察网讯 周二市场出现强力调整,沪综指下跌147.21点,收盘再回4000点之下。蓝筹类股票领跌市场,民生银行、中国联通等成交居市场前列的蓝筹类股票跌幅均超过指数。当前广受关注的问题是,此次市场下跌的性质如何?是长期调整的开始,还是短期震荡?它会演化成那个传说中的深幅调整吗?
市场性干预效应初显 放宽QDII象征意义大
此次市场调整可以看作是管理层“市场性”干预的结果。随着指数过快上涨,“五一”后管理层的态度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对市场风险的担忧已经成为主基调。近期管理层监管步伐明显加快,力度显著增强。拓宽投资渠道、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等是管理层调控市场的主要手段。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以QDII为代表的拓宽境内投资者投资渠道的措施,其影响力超出了资金本身。“五一”后,银监会放宽了QDII投资境外股票的限制,这一措施使得市场对于QDII的认识有了微妙的改变。
确实,现行的QDII额度在1000亿元左右,目前实际出去的资金远远小于这个数。也就是说,QDII政策并不会带来对A股市场资金面的过大冲击。但是扩大投资股票的比例限制,却使得投资者不得不再度审视A股与外围市场的估值差异。同样的上市公司,在A股买到40倍市盈率,而H股市场则仅有19倍市盈率。这种差距在此前A股的暴涨中并不起眼,但当管理层在封闭的境内市场打出一个小口子后,A、H、B股差价趋小将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无论是A向H股接轨、还是H向A股接轨,境外市场股票的长期预期收益率无疑要显著高于A股市场。
蓝筹股估值合理 指数调整难以深入
市场运行具有多变性,但上市公司的价值却可以把握。这使得聪明的投资者能够长期盈利。就目前而言,市场调整确实可能进一步深入,但指数下跌的深度并不可怕。因为A股当前估值的“长尾”特征,使得尽管自上而下来看,A股已经缺乏投资价值;但自下而上还是能够找出一些投资机会,一批高增长、估值较为谨慎的蓝筹类股票尚处在可投资的范围内。由于它们占市场的权重较大,所以既便题材股出现大面积调整,指数也难以深调。
1 | 2 |

- · 中国股市险在何处? | 2009-08-13
- · 流动性隐忧显现 股市周三重挫4.66% | 2009-08-13
- · 流动性隐忧显现 股市周三重挫4.66% | 2009-08-13
- · [收评]洗盘愈疯狂,后市愈强劲 | 2009-08-10
- · 私募调查:8月看涨者在减少 | 2009-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