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走向资本强国的基石(2)
不过,现在情况已经有所不同。不久前,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总结中国股市过去的变化时说,目前中国股市的市场规模、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市场功能不断健全,直接融资功能得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能力明显提高。“中国股市正呈现经济晴雨表的作用”。
“三年前我提出中国股市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晴雨表,还不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但是股改是重要的转折点,股改以后股市国民经济晴雨表的作用大大加强。”天相投资顾问董事长林义相说。
股改极大地改变了上市公司股东行为,以前大股东经常侵占上市公司资源,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时有发生。但是现在经济增长带来的成果留在了上市公司,并且大股东还将大量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情况正好反过来了。
目前股市市值已经超过GDP,中国经济的证券化水平大大提高,资本市场对国民经济的作用越来越大。“随着许多大型国有企业上市,中国经济中的中坚力量基本都已经进入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更能体现国民经济晴雨表的作用,同时更能影响整个经济。”林义相表示。
不过,他也认为,关于中国证券化程度需要辩证地看待。股市市值虽然已经超过GDP,证券化率达到100%以上,这个比例已经不低,世界上多数发达国家也基本是这个水平,但是林义相表示,中国的这个比例有高估的成分,一是其中股市市值计算包括了流通股与非流通股两部分,而非流通股部分市值被高估了;二是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中国GDP是低估的。
还有一些业内人士对于中国股市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身份依然质疑。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贝多广就表示:“(中国股市)不是晴雨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目前的上市公司只是代表国民经济当中的很小一部分。国民经济是由很多支柱产业,很多大企业,实实在在地构成的。”
贝多广举例说,比如移动通信运营商,即使中国联通已经上市,但由于中国移动尚未发行A股,股市就不能真正反映这个行业。另外,在汽车行业、进出口行业,实际上还有相当大量的资产没有进入股市,所以国内股市不能完全反映中国的国民经济。
不过贝多广认为,随着中国股市越来越成熟,规模越来越大,好的公司越来越多,晴雨表的作用一定会表现出来。
制度创新要坚持
中国资本市场虽然成绩斐然,但从广度和深度而言仍有待继续发展和改革。
龚方雄指出,“目前我国市场风险管理的工具仍然有限,我们的制度创新和制度改革仍然要坚持下去,千万不能因为这次金融风暴的影响而放慢了改革开放和对于市场的深度和广度的改革及发展。”
中国证监会上市部副主任张新在不久前的一次论坛上指出,“解决资本市场存在问题的方案,第一个原则还是要高度重视资本市场的重要性。”
在张新看来,一个金融体系如果没有资本市场的支撑,单纯是负债的金融体系,风险是非常巨大的,“这一点要高度的充分的认识到”。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此次金融危机从某种意义上说,金融创新过度是直接的导火索,但是中国的情况跟美国根本不同,美国是金融创新过度,而中国则是金融创新不足。
目前中国的主要问题是金融产品过于单一,金融衍生品基本没有。因此,必须坚持推进我国银行业的金融创新,不断丰富金融产品。金融创新不仅仅是产品的创新,也包含体制的创新。
有业内人士认为,在金融衍生品创新方面要坚持审慎原则,控制风险。中国的创新要依照中国的情况,找出创新点。从具体做法上,只要大力发展企业债市场,探索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形式,就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借助资本市场获得融资,为实体经济复兴起到直接作用。
1 | 2 |

- · 左晓蕾:严防银行资金在房地产与股市间流动 | 2009-11-25
- · 央行将完善资本市场为居民提供更多财产性收入渠道 | 2009-11-12
- · 尹中立:不能剥夺中国员工持股权 | 2009-11-05
- · 创业板八点举行开市仪式 | 2009-10-30
- · 土地救赎的资本困惑 | 2009-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