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寻底背后 政策调控主线暗伏(1)
张勇
06:16
2010-07-09
订阅
 1  |  2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勇 现在看来,寻找底部似乎已经成为A股市场2010年的一条主线,无论是已经过去的上半年,还是刚刚开始的下半年。

过去的半年里,上证综指以26.82%的跌幅成为全球表现最差股市。而2009年,全球股市中深成指涨幅位居第三,上证综指位列第七。A股自高空滑落,从周期性行业的下跌,到中盘股价值中枢的崩溃,再到小盘股的补跌,各类股票泥沙俱下。

“十年前就一直喊‘狼来了’的调结构,现在真的来了。”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首席策略研究员王成剖析,2008年底以来的股市走势完全反映了经济机构调整的导向,这其实是市场下跌的深层次原因。

但是,也有市场人士指出,真正到来的调结构存在着一个严重问题,那就是过剩产能和资源被挤出之后没有去向,以至于股市中撤离的资金也没有可以被重新承载的行业,而这导致的结果便是市场信心的缺失。

暴跌路径

2010年上半年的股市充满了意外。

“记得去年底研究机构几乎一致看好今年的股市,可实际情况却让大家十分失望。”世纪证券分析师张毅说,到了4月份,“让人意外的事情就更多了。”

4月17日,国务院下发10号文要求严格控制房价过快上涨。地产股自此下跌且一发不可收拾。数据显示,4月19日房地产板块暴跌7.58%,此后一个月下挫近20%。

在地产股大跌的带动下,钢铁、水泥等周期性行业的股价也开始迅速回落,金融股也展开了调整,市场恐慌气氛加剧。

随着周期性行业的回调,整个股市的价格中枢开始逐渐被摧毁。“由于周期性行业多为大盘股,它们的下跌很快让股指出现了大幅回落。”浙商证券研究员张宴铭说,而股指下跌必然会拉低中盘股的股指。

进入5月,股指调整的范围不断扩大,6月中旬,作为维持市场信心最后一块阵地的创业板也开始“补跌”。

至此,几乎所有板块都陷入了下跌之中。而显然,股价的下跌来源于资金的撤离。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的统计则显示,从今年4月份开始,股市存量资金的减少趋势就开始明显起来。今年4月A股市场资金创造了一年多来的最大月度流失纪录,二级市场的存量资金大幅减少了700亿元。其中个人资金流出金额接近300亿元,比之前增加显著。而到了5月份,资金流失的趋势依然明显,存量资金的整体流出金额也接近了600亿元。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末,A股总市值比去年底减少了大约3万亿元。而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数据则表明,股市平均价格在不断走低,平均市盈率也降至了20倍以下,达到新股暂停发行时的水平。

 1  |  2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