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钢悲剧(3)
建龙的风格
建龙所参与的多起收购,都是先和当地政府谈好,才开始具体的投资。
“通钢和建龙之间关系恶化由来已久,其间还有多种利益纠葛在内,管理理念、人事安排、文化氛围等方面的不同,造成了今天这个局面。”7月31日,接近通钢高层人士如此分析。
7月24日到7月31日,陈国军已经死亡七天,人们谈论最频繁的还是关于他的死。作为建龙集团派驻通钢的总经理,陈国军还来不及施展自己的拳脚大干一场,就结束了其年轻的生命。
建龙集团是浙江商人张志祥于1999年创办,前身为唐山建龙实业有限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市丰台区。十年间,公司发展成为中国民营钢铁企业龙头之一,其控股企业合计产钢规模突破1800万吨。
接近建龙高层的人士透露,建龙就是通过并购重组发展起来的,之前多个并购项目都经营得不错。
该名人士称,张志祥和上海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私交甚好。郭广昌不仅为其提供资金支持,还进行其它帮忙。这位人士称,建龙钢铁行事的风格粗犷,善于走上层线路,这是业内知名的。建龙所参与的多起收购,都是先和当地政府谈好,才开始具体的投资。由于在地方上的投资过于激进,故抚顺、唐山在内的许多被收购企业员工也对其颇有怨气。
“张志祥一直很低调,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说话语速很慢,看上去是个有些文人气质的商人。”一名跟随他多年的建龙高层如此表示。
上述这名高层表示,此次建龙出现的问题不在于张志祥,而出于其手下,有些人素质并不高,故在许多公共场合时说话无度。甚至送礼的方式都特别扎眼。这些细节上的缺失是使其碰壁的原因之一。
五年纠葛
接近建龙集团的人士称,2008年10月,建龙集团提出:要么分股、要么控股通钢。当时国资委并没有答复。
建龙集团与通钢集团的合资始于2005年,然而,历时五年的合资非但没有消弥二者的隔阂,反而矛盾日益累积。
2005年12月30日,建龙集团以8亿资金,加上吉林建龙的6亿元净资产,拥有了“新通钢”36.19%的股份,吉林省国资委拥有46.64%的股份。
通钢股份运输处的退休原科级员工回忆,第一次改制没有召开职工代表大会,等到交易达成,职工们才知道建龙的进入。
虽然建龙只是第二大股东,但通钢集团及通钢股份总经理、财务主管却在短时间内都换成了建龙方面的人,一系列“建龙机制”也被就此引入。
改制后,通钢股份曾与职工签署了十年的劳动合同,但在第二年公司就采取一刀切——52岁或30年工龄的职工全部内退。“仅运输处就有100多名员工离岗,内退工资也由1000多元降为600元。从那时起,建龙就给员工留下了缺乏诚信的印象。”
改制以前,干群间工资差距只有一倍。建龙进入后,科长以上级别的薪水却开始几十倍、甚至近百倍地增长。
通钢股份焦化厂一名退休处级职工称,建龙委派的总经理陈国军年薪高达360万。以前处级干部一个月收入约有两三千元。但改制后却涨到七八十万。车间主任与普通职工以前的工资差距每月只有一两个级别、百元左右;改革后,车间主任每月却高达1.5万元,增长了七八倍。
建龙重组通钢集团之后,最先就是向企业输入了中钢集团模式——无论是员工还是高层的收入都要跟企业的经营挂起钩来,以帮助企业实现经营和效益的转变。中钢集团的绩效考核模式,体现在工资结构上差距都是很大的。
建龙带来的这套考核模式,在通钢股份水土不服。干部收入成倍增长,职工工资仍停留在原地。这不仅让在职职工心理上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刚刚内退的科级、处级干部们更是怨气很多。
通钢100余名处级干部开始上访。为了平息上访,通钢股份公司承诺给予处级内退人员每年6万元的补偿。企业给予优惠政策之后,内退职工上访的消息一直不绝于耳。
“凡是成功的改革都应该惠及大多数人,干群之间的收入差距在短时间内被拉出几十倍,这让国有企业的员工很难接受。”一位焦化工厂的在职员工说。这也给双方最终的冲突埋下了根源。
2008年,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重创钢铁产业,通钢没能逃脱,建龙与员工之间已现裂缝的关系被撕扯得更加难以修补。
2009年以来,通钢集团亏损近12亿元,企业效益下滑使得员工工资被压到难以接受的程度。
通钢股份轧钢厂的一位女职工告诉记者,她和丈夫都在通钢工作,一个月的收入一度都被降到300元,两个通钢的职工竟然养活不了一个小孩。
2008年的冬天,对于通钢股份的员工来说格外寒冷。通化地处东北,气温最低可达零下二十多摄氏度。而因通钢流动资金短缺,企业没给宿舍楼供暖。
通钢集团是吉林省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成立于1958年大炼钢铁时期,很多家庭几乎都是几代在通钢工作。
一位从创立之初就在通钢工作的厂级领导回忆,从无到有再到赢利纳税,凝结了通钢几代人的心血。建设时,省领导都是同吃同住同劳动。缺少一个电机,时任省委书记可以用飞机把电机送来。而如今,却要拱手送人。
他说,一直以来,通钢的效益很好,职工的福利待遇也很高。当地人都以成为通钢人而自豪。通钢股份内部建有自己的体育馆、房产公司、宾馆等设施。企业每年都要举办多次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和各种大型活动,逢年过节还有灯会。曾经还邀请美国篮球队前来比赛,当时也是一票难求。改制后,企业陆续剥离了一些非主营业务,体育馆没了,灯会也没有了,演出没有了,宿舍区的公共设施更是没有人维护了。
一名通钢股份原高管人员称,2009年3月,建龙派驻通钢的30多名高管突然全部撤出了通钢。建龙在企业亏损最严重、职工最需要同甘苦共命运的时候离开。这让职工们对建龙彻底绝望。
随着4万亿政策投资的拉动,国内钢铁行业逐渐走出了阴霾。今年6月,通钢股份首次扭亏实现盈利6000余万元。此时传来建龙要重新入主,并控股通钢的消息。
“正当企业走过了最为困难的日子后,万万没有想到,吉林省国资委却宣布,建龙集团又要回来增持、控股通钢。”一位焦化工厂的内部职工表示,以前通钢还是国有控股企业时,建龙尚且裁汰员工,如果建龙控股后,建龙会对员工大量裁撤吗?
采访中,通钢在职与退休的职工普遍对于建龙集团撤出后去而复返的举动甚为不满。让他们气愤的是:“如此重要的事情,为什么不经过职工大会同意,为什么不让员工事先知晓?”
接近建龙集团的人士称,2008年10月,建龙集团就想对企业现状进行大的改革,便对吉林省国资委提出:要么分股、要么控股通钢。当时国资委并没有答复。建龙集团萌生退意也在情理之中。但他强调,建龙集团虽然撤了人员,但股权没有撤出。
没有赢家的结局
职工的利益则是附着在企业之上的,通钢效益的起伏也将会直接影响员工的切身利益。
7月24日晚,吉林省国资委宣布,建龙集团将永不参与通钢的重组。这也给双方5年的合资画上了一个句号。
为推动通钢股权调整,2009年3月开始,国资委先后与中钢、鞍钢、山钢、太钢等多家钢铁企业洽谈。
建龙集团代价惨痛。据建龙明城公司曾与陈国军共识多年的同事介绍,陈国军是一个工作严谨、精明强干的人,付出生命的代价委实可惜。
建龙集团引入的一系列改制方式并没有得到通钢大多数职工的认同,但建龙毕竟多年来投入了人力、物力。改制的失败,使得这些投入无法得到回报,今后的投资也将受到影响。
通钢重回国有行列也同样面临着诸多困境。如今原董事长安凤成和几位总经理已集体辞职。钢厂经逢停产,也将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
2009年以来,通钢已亏损近12亿元,企业负债率高达70%。目前中国钢企普遍面临着淘汰落后产能、环保升级的重任,通钢又如何实现“2010年达到1000万吨产能”的目标。钢铁行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目前中国钢铁重组并购正掀起新一轮的热潮,重组失败会否使得通钢丧失规模扩张的发展机遇?
职工的利益则是附着在企业之上的,通钢效益的起伏也将会直接影响员工的切身利益。
对于这场重组失败,通钢股份的一位创业元老感叹道,通钢有着50多年的历史,厚厚的厂志记录着数次历史变革。而此次事件,不知道未来厂志中又会如何记录、评述通钢这次失败的改制。

- · 中石油第三大天然气管道开始投产 | 2009-11-26
- · 中石油完成收购哈萨克油气公司 | 2009-11-26
- · 感受:《奋斗》和《蜗居》的区别 | 2009-11-26
- · 金价创1180美元新高 专家预计或上1200 | 2009-11-26
- · 凤凰网刘爽:凤凰网不关注20岁以下网民 | 2009-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