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政策两面夹击 玉米企业抱团取暖(1)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平 处在市场与政策夹缝之中的玉米加工贸易企业正试图互相靠近取暖,交流政策与信息。
大连商品交易所正筹备第三届国际玉米产业大会,这个原本为期货投资者准备的会议却吸引了大量的加工贸易企业。大商所相关负责人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至9月4日、离第三届国际玉米产业大会召开还有近两周的时间,玉米产业大会报名参会人员己近预定人数,其中高达85%的参会者为现货企业,现货企业所占比例达到历次大会的最高值。
“在今年来玉米行业经营困境下、现货企业希望抱团取暖、探寻未来经营方向的心境可见一斑。”这位负责人说。
多重“冲击波”夹击现货企业,贸易商受冲击尤甚
在玉米产业链条上,数量最多的是贸易企业,而且已形成了“北方采购——南方销售”的经营模式,但今年来无论是国有还是民营,众多贸易企业遭受着来自各方的“冲击波”。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储托市收购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南方饲料企业定点采购等多重因素不断夹击玉米行业,贸易商在本年度度日如年。
“金融危机爆发给企业的经营增加了难度,价格的巨幅波动直接冲了有库存的贸易企业、加工企业,比如航油、玉米等大宗商品。”大连某粮食集团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大型玉米民营贸易企业开始纷纷转型,也有不少小型的贸易企业因为价格巨幅波动导致企业亏损,甚至在东北市场中销声匿迹。
吉林一家玉米经营企业负责人说,去年年底,由于国家政府在东北玉米主产区采取力度较大的托市收购政策,贸易商市场空间受到挤压,利润大幅压缩。受到金融危机可能会深化的影响,导致贸易商也主动收缩采购量,市场供给方从传统的贸易商供给向中储粮过度,市场主体地位大大消弱。可采购玉米量的减少也意味着公司盈利预期的减少,在金融危机和国储托市收购的双重挤压下,独立贸易商能否继续生存也打下了大大的问号。
面对新的形势,现货市场格局也在发生变化。大连一玉米贸易企业负责人说,下游饲料企业、养殖业规模化经营,开始逐步向上延伸业务触角,甚至直接“插足”玉米采购、物流等环节,直接到东北地区采购玉米,不少大型的、规模化的饲料加工企业开始延伸经营的触角,直接绕过贸易商环节直接到东北采购,没有了大型饲料企业的需求,很多贸易企业步履维艰。
据介绍,玉米产业是一个很长的产业链条,其中涉足玉米种植—采购—贸易—加工生产—成品出售等诸多环节,很少有企业能够涉足全部环节并触碰终端客户。玉米贸易企业所经营的不过是“从田间到餐桌”中间极小的一个环节而已,没有玉米采购量,企业生存都成问题。因此,目前东北不少企业正面临着从传统贸易商向新型贸易企业的过程,整个东北的玉米产业链条有一个重新布局的可能性。

- · 汇金副董:国有银行资本充足率问题应市场化解决 | 2009-12-07
- · [收评]:3300上拼杀红军小胜一阵 小阳线收盘市场再藏玄机 | 2009-12-07
-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 2009-12-07
- · 谢国忠:经济刺激政策不会退出 | 2009-12-07
- · 话投资、论房市、说通胀 | 2009-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