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风电企业遭遇并网瓶颈(2)

订阅
2009-09-23
刘伟勋 陈雪

事实上,并不能将风电并网中存在的问题完全归结于电网企业的不重视、不积极。

在长期从事风电场规划设计工作的中国福霖风能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洪亮看来,风电并网难题的首要成因,是国家的风电发展规划大幅落后于实际开发情况。国家发改委规划到2020年全国风电装机3000万千瓦,而实际上2010年就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宏观规划的严重滞后,导致了电网公司的建设规划、投资计划、技术研发等一系列工作均跟不上风电产业的发展步伐。

其次,风电机组从吊装完毕到并网发电,需要进行大量的配套设施建设、调试和验收工作,二者存在着正常的时间差,而且能否及时并网,并不完全取决于电网。中国风能协会副理事长施鹏飞指出,对于因电网原因而无法并网的风电装机,目前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但这种情况肯定存在。

屡受指责的电网公司也有苦衷。

7月30日,国家电网公司首次召开了促进新能源发展工作会议,特意邀请了五大发电央企(华能、大唐、华电、国电、中电投)的人士参会,这几大企业截至2008年底的风电装机已占全国风电总容量的76.62%。该公司副总经理舒印彪在开场白中称,国家电网公司在新能源发展,特别是风电发展中有工作不及时、考虑不周到的地方,尽管做了很多工作,但外界仍有不少意见,有时候感到被动和无奈。

由于我国风电发展中面临着大规模、高集中开发和远距离、高电压输送的问题,给电网带来了很多技术和经济难题,包括系统调峰调频问题、电网适应性问题、电压控制问题、安全稳定问题等。尽管国家电网公司组织开展了风电发展的前期研究工作,积极创造网络条件保障风电接入,但要根本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投入。

此外,在国家电网公司看来,部分风电场建成后无法及时并网,重要原因是风电场建设规划和电网建设规划脱节。目前,风电开发无序的问题较为突出,各地普遍存在风电前期工作规模大于地方规划,地方规划大于国家规划的现象。各地在编制风电开发规划时,没有研究风电消纳市场,风电场规划和电网规划无法很好衔接。

“我们希望能将两个规划协调起来,加强衔接,力争使风电场一发电就能送出。”舒印彪说。

待解

短期之内,受技术经济条件限制,风电并网的难题很难根除,急于扩大规模的风电企业,开始寻找可行的变通之路。

龙源电力集团一位高层说,为了降低风电并网的难度,他们一般优先开发并网条件成熟的风电场。

地方政府同样急于推进风电并网,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它们对于当地的电网企业尽管没有直接控制权,但通常有能力推动电网加快并网配套工程的建设。

不过,地方电网一些时候也会感到力不从心,往往要求风电企业承担一部分本应电网承担的并网成本。

例如,在中国节能投资公司张北绿脑包一期项目中,电网公司提出,从风电场升压站到汇集站的输电线路可由发电企业自行垫付资金先建 (按规定这部分资金应由电网支付),这样可以使该项目今年底就并网发电。中节能称,这段线路长约70公里,要垫资5000万,企业处于两难境地:不垫资建设就无法并网,而垫资则数目不菲,而且不知道电网方面何时能将5000万的“窟窿”补上。

在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新能源处处长梁志鹏看来,部分风电场出现的电网建设没有跟上、限电等现象,是由于风电发展速度较快,管理工作相对滞后导致的一段时期内的问题。

梁志鹏表示,要通过多方面的工作,协调解决这些问题。特别是要加强风电场的规划和协调,将风电开发规划和电网建设规划相衔接,并在开发时序上进行协调。

在解决并网难题的过程中,电网企业被认为是最主要的突破口,核心是调动电网接入和购买风电的积极性。中国风能协会副理事长施鹏飞提出,一方面政府要对电网企业收购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做出强制要求,另一方面也应制定相应的补偿和激励措施,提高电网企业在接入新能源方面的积极性。

徐洪亮认为,随着火电和水电建设速度的放缓,电网企业应把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投入到新能源并网上。尤其是在风电特许权项目上,电网公司应兑现当初招标时的承诺,及时提供并网条件,而不是屡屡拖延。

此外,对于有关风电发展的一些政策,特别是《可再生能源法》中规定的无条件执行全额收购风电的政策,电网企业呼吁进行完善,转向有条件全额收购或优先收购,减少电网企业为实施无条件全额收购而付出的代价。

据舒印彪介绍,电网企业为了保证风电电量全额收购,需要付出很大代价,如采取火电机组深度压出力或部分机组停机等措施,既不经济,也不安全。

国家能源局一位高层近期也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表示,发电企业不能单纯要求电网企业无条件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发电企业也有义务配合电网安全运行,双方要做好衔接,找到平衡点。

据了解,正在进行修订的《可再生能源法》,初步涵盖了专家和政府官员的上述思路。《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草案提出,实行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确定并公布对电网企业应达到的全额保障性收购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最低限额指标。电网企业应当根据最低限额指标,与依法取得行政许可或者报送备案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签订并网协议,收购不低于最低限额指标的上网电量。同时,发电企业有义务配合电网保障电网安全。

 1  |  2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