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值得关注的风电设备企业

订阅
2009-11-05
李新渠
经济观察报 李新渠/文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0部委联合发布了《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下称“文件”)一文,将风电设备、多晶硅等六大行业确定为下一步抑制产能过剩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的重点。一石激起千层浪,风电设备这个朝阳行业还没真正壮大,就被戴上了产能过剩的帽子,风电设备行业到底怎么了?

“祸起”无序竞争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背景下,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复合增长率已连续三年保持在100%以上。下游需求的迅猛增长给风电设备制造商带来了充裕的订单,其毛利率也一般高于其他发电设备行业水平,这给当时国内仅有的几家风电设备厂商带来了少有的发展机遇。以金风科技为例,在2000-2008年间,其收入和利润连续9年保持100%以上高速增长。

根据2007年制定的 《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预计到2020年,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目标是3000万kW,而在即将出台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中这一目标将有可能提升为1.5亿千瓦,而实现这个目标则需要累计投资1.5万亿元。

在惊奇的财富神话和巨大的蛋糕面前,大批央企资本、民间资本不断涌入风电设备领域,产业发展由过快逐步发展到过热,并出现了潜在的产能过剩。

相比钢铁、水泥等传统行业的产能过剩而言,当前的风电设备产能过剩只能说是一种相对过剩,是相对于风电并网及消纳瓶颈而产生的过剩。一方面,风电装机增长速度快,同时电网建设没有和风电场建设统一协调规划,造成目前许多地处偏远的风电场远离电网。另一方面,风电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大规模风电并网会对电网安全性和稳定性构成威胁。更重要的一点是,由于在收购风电过程中,电网企业不是既得利益者,缺乏应有积极性。

大型风机制造技术壁垒很高,设计制造十分复杂,需要生产企业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拥有属于行业专有的技术诀窍,对缺乏技术积累的新进入者有较大障碍。正是由于这一特征,使得风电设备制造行业集中度非常高,全球十大风电设备商累计占全球市场96%的份额。

但目前国内80多家风机制造企业中,大多是通过国外技术转让的方式进行整机的组装。对于全球领先风机企业来说,它们为了不再培养新的竞争对手而不愿把技术向别的国家转移,国内企业通常只能通过那些在国际竞争中已经处于劣势的二流或三流的风电公司获得风机生产技术。

随着行业进入家数的不断增多及潜在产能过剩情况的不断严重,价格战将日益激烈,这将加速行业重新洗牌的进程。

目前,价格战仍在继续。国内80多家风电整机制造商中真正有实力的不到10家,产能一年达到3000台的只有3家,规模小的制造商,未来一旦经不起价格战,将会被淘汰出局。

强者恒强 关注龙头企业

我们认为,行业门槛的提高,对龙头风电设备制造商来说是利大于弊,实际上对它们是一种“保护”“,一方面可以使龙头企业能够避免价格战带来的伤害,另一方面随着行业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龙头企业的竞争优势可以充分显现,在未来行业整合过程中更容易胜出,投资它们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建议重点关注金风科技、东方电气。

另外,瓶颈环节更具有投资前景。风电输送和消纳环节既然是目前制约风电行业发展的瓶颈,未来也将可能成为新能源产业所着力解决的对象,比如,国家电网为了支持酒泉风电基地的开发建设,现已开展了永登-金昌-酒泉-安西送出工程和750千伏新疆与西北主网联网工程的前期工作,预计总投资将达115亿元。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从事终端负荷研发生产很可能形成未来的新兴产业,相比风电整机制造业的产能过剩,该领域或许更具投资前景。建议重点关注国电南瑞、荣信股份等。

(作者为渤海证券研究员,仅代表个人观点。)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