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能收购大士600天(1)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邹卫国 华能国际(600011.SH)的操盘手们甚至跑到一个部委的会议室门外等待,他们试图利用会议的间隙,等待审批签字。
这是在2008年3月14日之前几天,一切为了节省时间。
对于新加坡大士能源发电有限公司(下称大士能源)项目,华能的交易对手——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公司 (下称淡马锡),突然已经要求在7天之内完成交割。
审批拿到手了吗?直到预期中签约仪式的前一天晚上,淡马锡方面仍在询问这个问题。
2个月才能完成的程序,要在7天内走完,一笔竞争激烈的国际交易将华能集团推向了尖峰时刻。
这样的紧张被证明是值得的。13个月后,当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李伟考察大士能源的时候,他评价甚高:这是央企境外发展少有的成功案例。
确是如此,即使全球金融危机阴影笼罩、新加坡社会用电量下降,华能投资大士能源的资本回报率已超出预期,将达到两位数。
收购
早在2004年,就有投资银行找到华能集团,并将新加坡的能源项目介绍给了华能。淡马锡此间正展开第一轮的资产重新配置,即增加海外投资组合,并减持其国内资产。
为此,华能派人考察了新加坡当地三个电厂和一个供气站。不过,当时的新加坡电力体制改革并未完全到位,因为法律障碍,交易终止。
2007年10月,推迟3年的出售行动重新启动。由于之前淡马锡一直保持着与华能的联系。这次资产收购自然少不了华能的戏份。实际上,新加坡是华能关注的重点区域。华能的判断是:新加坡政局稳定、法制健全,文化接近,是“走出去”战略目的地的良好选择。
2008年1月-2月间,尽职调查展开。
最早去的是日本公司。日本人看上去彬彬有礼,不过后来大士能源的反应称,他们在交流上已有隔膜。
第二天是华能的考察。初步的接触看,大士能源的员工觉得华能好像比较好打交道。其实在这次收购之前,大士能源的几个管理层曾一起吃饭,私下里他们进行了“投标”。调查的结果显示,华能是最后的选择。
结果自然心随所愿。2008年3月14日,华能集团与淡马锡签约,全资收购大士能源。

- · 京东商城证实与千寻网达成初步收购意向 | 2010-02-23
- · 国家电网收购许继平高获批 业界疑虑犹存 | 2010-02-23
- · 收购难获批 腾中或启二套方案境外交割购悍马 | 2010-02-23
- · 欧盟批准微软收购雅虎 | 2010-02-21
- · 收购云南“大山” 雀巢觊觎西南水源 | 201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