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巨头利润驱动 成品油出口飙升(1)
姜雷
07:11
2010-06-01
订阅
 1  |  2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姜雷 成品油出口再创新高。

到4月底,中国成品油出口已经达到了950万吨,同比增长近52%。而去年全年,两大集团的成品油出口总量才1200万吨。

高增长将成定局。本报独家获悉,两大集团已分别向相关部门提出申请,要求增加2010年成品油加工贸易出口总量。据悉,这一数字将是去年两大集团配额总量的2倍多。2009年,两大集团加工贸易出口总量是900万吨。

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成品油大量出口的背后,是两大集团通过加工贸易,实现销售环节利润最大化的操作。知情人士透露,两大集团的加工贸易模式并非仅仅赚取炼油加工费用那么简单。以加工贸易方式,两大集团不仅能够通过避税谋求更大利润,更使得这些利润留在集团内部。

而现在,包括中海油、中国化工在内的炼化企业都在争取成品油加工贸易出口资质。

出口模式

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有对两大集团成品油出口价格低于国内销售价格予以指责。这些指责包括:石油集团的宁愿贱卖出口,也不愿意把油销售给民营加油站。

两大集团每次也都及时出面解释。一般解释是:国内销售的成品油价格包含了增值税、消费税以及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约占整个零售价格的30%以上;其次国内成品油价格有出厂价与零售价之分,不能用出口价与零售价相比,其应该与剔除相关税费后的国内出厂价相比。

确实如此,相关人士称,剔除各种费用,以现时价格计算,加工贸易项下的成品油出口价格相比与国内出厂价,高出每吨50元左右。通过加工贸易项下的成品油出口,谋求利益最大才是事实。

从2005年开始,根据相关规定,国内从事成品油加工贸易出口的必须是两大集团及其下属炼厂。每年年初,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会根据上年成品油库存、全国炼油产能等情况,向国务院上报当年加工贸易成品油出口总量,并下发到两大集团。

加工贸易又分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国家对于来料加工的进口原油全额免税,炼油企业还能获取一定的加工费;进料加工则是由承接加工企业动用外汇购买原油,其中原油为免税进口。对出口产品征收增值税和消费税。

 1  |  2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