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刘伟勋 进入中国市场5年后,全球第三大风机制造商印度苏司兰能源有限公司(Suzlon Energy Ltd.,简称“苏司兰”)首次启用一位华人担任中国区CEO,试图在这一全球增长最快,但外资份额集体下滑的风电市场获得更大的空间。
11月19日,总部设在印度普那的苏司兰宣布,香港人何耀祖将接替前CEO Larry Alberts,从今年12月1日起正式担任苏司兰能源(天津)有限公司CEO。由此,苏司兰成为除GE外,在华各主要国际风机制造商中为数不多的由华人掌舵中国区业务的企业。
何耀祖11月19日接受本网采访时表示,自己上任前曾与苏司兰创始人兼董事长图尔西.坦提(Tulsi R. Tanti)有过一次交谈。对方使用了激将法,对何耀祖说,有人认为在中国做事情的外国公司都不会太成功,你说能够成功,为什么不做一个样板给我看看?
谙熟中国国情、自称喜欢挑战的何耀祖接受了这个挑战。他此前曾担任卡万塔能源公司、环球基建亚洲有限公司、亚洲商务解决方案有限公司以及欧格登能源有限公司的高管职务,目前还担任中机新能源公司董事会高级顾问和中国绿能有限公司非执行董事,加盟苏司兰前曾多次带领中国国企到国外,尤其是与中国没有邦交的“白区”投资发展。
“这些地方门槛比较高,没有中国政府大使馆的保护,一般企业不愿意去那边冒险。但中国企业在价格和服务上有优势,到了那边机会也是相当大的。”满头银发的何耀祖说。
与之前带领中国企业“走出去”有所不同,何耀祖的新角色是帮助外资风机企业更好地开拓中国市场,二者均是挑战与机遇并存。最近几年,包括苏司兰在内的外资风机制造商,在华锐风电、金风科技等本土企业迅速崛起后份额持续下滑。有统计显示,2004年-2009年,国外品牌在中国风机市场的份额从75%下降到13%,而国产品牌则从25%上升到87%。
尽管风机质量占有优势且不断加大本土化力度,但较之国内制造商,国外风机巨头产品价格较高,售后服务不够及时,决策不够灵活,合作模式较为单一,被认为是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处于劣势的主要原因。
何耀祖表示,中国市场变化的步伐缺失太快,苏司兰要加强灵活性,跟上市场步伐。在具体举措上,一是括在天津建立研发中心;二是为中国市场设计风机产品,明年将推出针对中国市场的2.1兆瓦和2.25兆瓦两款新机型;三是与大唐集团等中国开发商合作开发风电场;四是将天津或者其他地方建成苏司兰一个主要的设备出口枢纽;五是为客户项目融资支持。
“我们不仅卖风机,还会为客户解决很多其他问题,这就增加了我们的附加值。”何耀祖说,风机市场已经步入商品化阶段,大家如果没有差异,就只能靠价格取胜。苏司兰在中国有一系列的动作,就是为了增加附加值。
何耀祖表示,他上任后将会重点“往外看”和“往下看”,前者是指盯着客户,对他们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后者则指与公司员工充分沟通,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共同给客户带来更好的服务。
在挑战方面,何耀祖认为,苏司兰总部在印度,很多技术在欧洲研发,市场在中国,不同地域在文化上会有差异,沟通是个问题。“如何将大家融合到一起,(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他说。
- 欧莱雅(中国)13年来首次高管变动 2010-10-25
- 神州数码否认出局iPad代理权争夺 2010-10-19
- 王老板在温哥华 2010-10-15
- 金风成全球最大市值风机制造商 董事长称“差距还很大” 2010-10-14
- 福特欲削减车型总数至20款 2010-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