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谈判纠结海运费 矿价料前高后低(2)
张向东
2011-01-29 11:15
订阅
 1  |  2 

体系更改

中国进行铁矿石谈判至今,已有8年历程。

2004年至2008年,中国与三大矿山之间的前几轮铁矿石谈判,主要体现在定价权之争,也是长协价机制确立的时代。中钢协认为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铁矿石消费国,应该得到合理的定价权利。

期间,中国钢厂的谈判代表宝钢有被迫跟进的教训,也有拿下首发价的经历。尽管业内对最终达成的年度价格一直争议不断,但这几年的长协时代,却成为了如今中国钢厂的集体追忆。

2009年至2010年,由于经济危机的出现,中国部分钢厂和三大矿山公司先后违约甚至毁约。三大矿石公司趁此机会,由必和必拓出面首先打破了此前的年度长协价格机制,改推更灵活的定价机制。

这期间,曾出现了季度、月度甚至全现货的各种合同,中钢协则一度希望通过努力将谈判重新拉回到年度长协体制上来。但最终,基于指数的季度定价机制被大部分钢厂无奈接受。

2011年,基于指数的季度定价被中钢协认可,中钢协所代表的中国钢铁企业与三大矿山公司的争议,集中在对这一定价体系的一些修改上。中钢协相关负责人对本报坦言,由于三大矿山公司的垄断力量,短期内,基于指数的季度定价体系很难改变。

钢铁机构“我的钢铁网”将2010年定义为,铁矿石定价体系的转折年。目前现货定价、月度定价和季度定价方式均存在,但定价基本上以进口现货矿指数为参考依据。该机构预测,2011年指数定价的矿石进口量估计达到总进口量的70%以上。

但就在中钢协已经表示愿意接受季度定价时,三大矿山公司对定价体系的更改再次出现。尽管2011年铁矿石仍在进行中,但必和必拓已经表示,将和钢厂签订月度协议。事实上,在2010年一些中国钢厂已经接受了必和必拓的月度定价模式,并签订了协议。

对此,中钢协相关人士称,从对钢厂的调研看,季度定价已经是钢厂所能接受的最短周期,再短,将对钢厂的生产经营造成很大影响。不过,在三大矿山巨头与中国钢厂之间发生的事情,就像是针对上述言论的又一次沉重的回击:必和必拓自今年开始在中国强力推进的月度定价,已经被一些钢厂接受。

“这些钢厂主要是一些贸易型和带有金融属性的企业,接受月度定价,不是为了生产,更多的是为了炒作。”上述人士称。

目前,三大矿山公司中,力拓和淡水河谷2011年继续执行季度定价模式,其中力拓一季度报价为135美元,而必和必拓的1月报价为155美元。

价格趋势

目前中国一些机构已经开始采集铁矿石指数信息,以应对未来三大矿山公司指数定价的趋势。对此,中钢协并不认同。

中钢协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称,“中国目前一些机构采集的数据,能够得到三大矿山公司认可的,都是被他们操控的。很明显,如果一些机构制定的指数对三大矿不利,是很难得到他们的认可的。”

对于定价基础的指数采集方面,中钢协也一直认为三大矿山公司存在不够透明和公平的现象。中钢协认为应该以中钢协提供大中型钢厂和主要港口的数据作为指数依据,而这个基础是要把钢厂的钢材价格与铁矿石价格指数相挂钩。

“2011年世界铁矿石和钢材市场供需关系基本是平衡的。在当前世界经济疲软的环境下,今后两年的铁矿石价格将呈现回落趋势。”联合金属网首席分析师马忠普告诉本报,尽管巴西和澳大利亚明年一季度铁矿石协议价格要上涨4%-7%,但是在世界经济疲软中期待2011年铁矿石价格继续上涨是不现实的。

中钢协相关负责人则预计,2011年,铁矿石价格将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前高是因为铁矿石谈判期间,各种炒作因素会推高价格;后低是因为全球铁矿石供大于求的局面将会加剧。

无论铁矿石价格最终走向如何,种种迹象都表明,三大矿山公司正在寻找新的定价模式,而指数定价并不会是终点。

面对矿山公司直指现货乃至期货的定价轨迹,中钢协和以宝钢为首的大钢厂会如何应对,尚未可知。可以确定的是,每一次定价体系的更改,都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中国钢铁企业的经营轨道,而三大矿山公司的强势地位则很难得到改变。

中钢协人士抱怨称,在此次双方澳洲谈判中,矿山公司对于矿石品位每高出一点,对价格的要求就会过高,有的甚至高得离谱,所以这几年我们宁愿要一些低品位的矿石。

 1  |  2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