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者”春兰(1)
黄浩明
2011-03-11 07:36
订阅
 1  |  2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黄浩明 春兰老员工老杨最近集中看了很多关于春兰的负面新闻,《ST春兰高管频繁变更》、《春兰大败局》、《春兰多元化困局待解》、……各类黑字大标题不断映入老杨的眼中,“春兰”这个已遗忘在记忆角落多年的名字瞬间又揪住了他的心。

从一个当年濒临破产的县办集体企业——泰州冷气设备厂到10年后市值破百亿的春兰集团,如今,这家昔日民族企业,家电三驾马车之一的空调大王衰落原因已被各类市场人士探讨多年。

这其中包括如多元化扩张过快、主辅业不分、没保住任何行业的龙头地位、战略决策急功近利、与渠道商交恶、决策机制不够健全、春兰体系内部一言堂等等各种诟病传言。

诟病

1993年,那时老杨20出头,刚从合肥工大毕业,来到春兰03分厂做技术二科的技术员,这一做就是11年,历经了春兰的成长期、巅峰期乃至2000年后的滑坡期。

03分厂也就是后来的春兰动力制造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空调压缩机和摩托车发动机。那个年代能进春兰,老杨感到自豪无比。

几年后,老杨却得似乎一切都在反方向上走。

“到了1997、1998年,员工们已经明显感觉到了公司氛围的下滑,泰州本地管理人才的眼界与格局、与外来大学生间的潜在矛盾,福利薪酬的涨幅与其他企业比较的变化,企业内只须员工服从毋须质疑的‘家长式’作风,人员流失的速度……厂子的凝聚力便在这不知不觉中慢慢消逝。”老杨说。

对于春兰集团董事长陶建幸来说,1997、1998年却称得上是春兰集团最有雄心壮志的2年,1997年,春兰以7.2亿元接手南京东风汽车公司,成立了南京春兰汽车有限公司,进军汽车业;1998年3月,春兰集团内部组织结构全面实施重大调整,向外宣布已组建家电、自动车、电子信息、商务、海外五大支柱产业集团,进行多元化战略发展。

不过,1997年,连续多年位居空调销售老大的春兰首次“皇位”不保,而之后春兰想“甩”开经销商,自建销售渠道控制终端销售,在当年提出建3000家星威连锁店,甚至想把星威连锁发展成为家电大连锁。

一位熟悉春兰的人士称,撇开城市摩托车禁摩、广东系家电美的、格力等外部竞争等因素,春兰自身在营销上跟斗栽得很大,无论是空调的营销还是摩托车的营销,尤其没有把握好在渠道合作与渠道商的利益尺度。

该人士指出,1997年,由于市场竞争和价格战激烈,春兰空调有经销商亏损,经销商向公司讨要利润和补贴春兰没有满足他们的要求,当时考虑经销商亏了就找公司要补贴,如果要是以后继续亏,公司就得一直补贴?这事对当时春兰触动很大,之后就选择了两条腿走路,边与原先的合作伙伴合作,一边自建星威连锁渠道,但最后自建渠道没成功,合作伙伴也得罪了,造成了营销上的失利。

“当年摩托车自城市禁摩后,春兰一度改变只生产城市高端摩托的定位,开始研发面向农村、县城的单杠拉货摩托车。但在推出过程中,依然在销售渠道上没有与渠道商合作好。”上述人士表示。

讽刺的是,当年的星威连锁模式就是日后苏宁、国美卖场的雏形,而当年作为春兰的经销商苏宁则一跃成为家电零售巨头。

 1  |  2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