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的新对手(1)
沈建缘
2011-05-04 07:28
订阅
 1  |  2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沈建缘 或许,日立集团社长中西宏明现在该为自己在一年前所制定的策略感到庆幸。

在东日本地震和海啸中,日立公司的主要工厂不同程度受损。日立位于茨城县的日立事业所受到灾害破坏,福岛第一核电厂内日立设计的4号机组也发生了故障。灾难带来的问题无疑会影响日立未来的发展。

在地震发生4天前的3月7日,日立刚刚发表声明,把硬盘业务卖给了美国的西部数据公司,将今后的目标设定为追逐“以增长迅速的新兴市场国家为主,以社会创新业务为中心的全球性增长”。

4月1日,东京日立总部,在为900名新员工举行的入职仪式上,中西宏明呼吁,“日立正面临巨大考验,希望大家共克难关”。

中西宏明将带领日立全球的30多万员工进入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市场——一个以IBM为代表的,与信息技术和产业融合相关的“新”市场。

殊途同归

在日本IT业界有这样一个说法,号称日本第一国企的富士通过去十几年一直在追赶IBM,希望成为全球最大的IT设备制造商,但“追着追着就看不到IBM了,就像跑马拉松的选手,发现前面领跑的突然不跑了。富士通于是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

现在,刚刚度过百年诞辰的日立决定把IBM作为竞争对手。

对于同样将迎来100岁生日的IBM来说,日立并不像要完成软硬件完全产品线并购的Oracle那样咄咄逼人,也不像在2006年超过IBM成为全球最大IT厂商的惠普那时令人担心。

2010年初,IBM全球董事长及首席执行总裁彭明盛称接下来的十年全球将进入“智慧”的时代。几乎在任何场合,这位IBM的超级推销员都不曾提到过日立的名字。但他可能很快就会意识到这个对手的真实存在。

事实上,IBM与日立已经在“智慧城市”项目的公开招标中狭路相逢。但除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外,IBM和日立都更钟情于二级城市,类似南京、沈阳、成都等等,另外还有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西南地区。因为相比一、二级城市,它们更需要“智慧城市”的解决方案。

中科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刘锋认为,目前,IBM确实在云计算、超级计算、软件服务和数据整合领域有绝对优势,但是“智慧城市”的需求也可能引导各国信息产业链中的企业向其聚集,日立的动机确实很明显,与IBM的直面竞争是早晚的事情。

2010年5月,日立集团在全球发布“2012中期经营计划”明确提出“社会创新事业”,将所有的目标指向了“IT基础设施与社会基础设施的相融”,以实现社会基础设施和IT信息技术和服务领域的业绩增长。

一位每年到日本考察的IT服务业人士表示:“每年都会发现以富士通和日立为代表的日本企业在进行战略调整,变化非常快。而每一个战略调整,无不指向IBM正在耕耘的领域。”

日立数据系统高级副总裁及亚太区总经理Kevin Eggleston表示,目前日立数据系统45%的收入来自于软件和服务业务的高端市场。这些业务不仅从产品上与IBM的相同,而且作为日立集团这顶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日立数据系统获得了集团的支持,除了整合自己旗下的存储系统及新开发软件外,还整合了集团旗下的服务器产品线。

日立似乎已经将业务重心转向了IBM擅长的领域,尤其是——在中国。

三个月前,日立与广东省政府签署合作协议,为广州知识城提供包括能源管理、控制可再生能源、水及电力的信息技术平台以及电动汽车在内的相关的解决方案。日立将在广州知识城内设立的日立中国“智慧城市”研发中心,将集中开发智慧城的解决方案,并“以此作为基地,为该公司在中国发展智慧城提供最近的科技、产品和系统的支持”。

“智慧城市”中狭路相逢

天津、曹妃甸、长沙、德州、保定、深圳……手中这份清单,是一份环保型城市项目计划,日立(中国)有限公司的常务副总经理野本正明已经看过很多遍,上面所列名称他早都烂熟于心。粗略估计,这些项目计划在中国有近200个。

野本正明的另一个身份是在日立集团母公司——日立制作所“智能城市事业统括本部”担当本部长。向中国政府和企业介绍日立“智能城市”事业的理念、愿景和技术是野本正明的重要工作之一。“能源、交通、水、家电回收等支柱领域以及医疗、物联网等方面的需求,正在纳入到日立的业务推广范围中去。”野本正明表示。目前,日立与国家发改委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共同选择一些示范城市,开展包含智能电网在资源循环和低碳经济中的相关项目。

这并不是日立第一次以“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身份出现。

 1  |  2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