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断供第一案揭开楼市黑洞
网络版专稿 记者 邓美玲 8月18日上午,深圳楼市断供公开以来的第一件案件在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漾日湾畔断供业主刘英、傅泳栋成了首例被告,而招商银行蛇口支行是此案件的原告。
2个声称自己不知道买了房并欠了房贷的人突然成了被告,而贷款银行也被指控监管不严、违规放款,这背后究竟是一个怎样复杂的过程?
断供第一案
因为连续10个多月没有缴纳房屋按揭贷款,漾日湾畔断供业主刘英、傅泳栋被招商银行蛇口支行送上了被告台。但是2名被告则称,房屋开发商—国基地产在2003年极力劝说他们买房,然后欺骗他们在空白购房合同和按揭合同上签字,此外还骗取了他们的个人身份资料用于申请银行房屋贷款。据2名被告称,国基地产在他们不知情的情况下伪造了首付款收据,从招商银行成功申请到了贷款并挪作他用。与此同时,国基地产也一直在供楼。
2005年3月,国基地产资金链断裂,2被告名下的房子开始断供。同年9月,招商银行蛇口支行电话通知2被告还款。2被告在法庭上称,直到2005年9月他们才知道他们买了房并且很长时间没还房贷。之后被告找到国基地产进行交涉,最后国基地产和被告达成了这样一个协议:2名被告从此代替国基地产向银行还贷,房屋产权完全归属2名业主,此外国基地产帮助2被告办理房产证。在此交涉过程中,2名被告和此案的原告—招商银行蛇口支行也进行了交涉,最后招商银行蛇口支行向被告口头承诺:国基地产的房产已经抵押给了招行,产权清晰,只要原业主继续供楼,不再追究首期款,并且可以很快办理好房产证。
但是接下来的变化却让这一事件发生了转机,并最终导致了断供案的产生。在国基地产破产后,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指定的破产清算小组接手国基地产。刘英、傅泳栋此时找到清算小组办理房产证,但是清算小组告诉他们,在国基地产的账目上没有其房产的首期房款缴纳记录,房产证审核手续无法继续。此时,国基地产名下的漾日湾畔一千多套房子没有一套拿到了房产证。
本来想继续供楼的刘英、傅泳栋不乐意了,从2007年10月开始,他们选择了断供,与此同时该楼盘还有其他一些业主也采取了同样的方式。
第一案背后的黑洞?
2名被告坚持认为是国基地产通过欺骗手段使他们在空白购房合同和按揭合同上签字,直至银行打电话来催贷他们才知道自己买了房。被告的这个解释引发了很多猜想,一名网友认为,他们都是成年人,怎么会那么好骗。这个疑问的真相尚未解开,但从目前的案例来看:在深圳,开发商和业主合伙骗贷的情况并不是个例
《南方周末》曾报道,在深圳为了加速资金回笼并吸引消费者买房,开发商可能和业主私下商量好,将房屋的成交价提高并且伪造房屋的首付款凭证从而帮助业主以少量首付甚至零首付从银行获得房贷。《南方周末》的文章称,和银行关系好的开发商和业主甚至每套房子能贷出比实际房款多几十万的贷款,在房子转手之前,他们便利用这些钱还房贷。如果这些事实果真成立,那么楼市断供开发商无疑是最初的“罪魁祸首”。
这个案件另一个引人关注的地方是,2名被告指控了银行参与了假按揭,并称银行在整个过程中存在监管不严、违规放款等失职行为。凭借以上理由,2名被告认为房屋按揭合同应该属于无效合同。对于这一点指控,招商银行蛇口支行的律师认为,在购房合同和按揭合同上2名被告都留下了亲笔签名,这个合同原则上有效。被告没有履行借款合同的义务就是违约。对于这个充满争议的说法,法院当天宣布将择日宣判。
众所周知,房屋按揭贷款在我国还被列为优质贷款的范围,这块业务也成为银行间争抢的一块“肥肉”。在楼市火爆,所有人都揣着钱想买房的时候,银行是否能冷静地面对这个市场按原则办事?前段时间,有文章称“深圳千亿房贷断供”,但深圳银行界马上出面澄清,称深圳全市房贷余额2200多亿元,不良率只有0.67%。深圳市银监局办公室严主任则表示,银行对首付不足的房贷业务发放贷款,这属于银行合规方面出了问题。这在银行贷款业务中是最基本的业务,比银行风险控制业务更具基础性,“是影响更大的事情,一旦查处涉嫌银行违规放贷,依据相关规定,银监局是肯定会有行动的。”

- · 坚冰的碎裂 | 2009-08-12
- · “楼脆脆”的受损业主应惩罚性赔偿 | 2009-08-10
- · 深圳新政改:系统性机构再造 | 2009-08-09
- · 银监会祭出政策组合拳 | 2009-08-08
- · 传涉嫌证券欺诈 黄光裕资产被香港法院冻结 | 2009-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