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8-09-12
张婷
订阅

车市低迷 降价潮恐刚刚开始(1)

 1  |  2 

网络版专稿 记者 张婷 5月时,国内各大厂家还信誓旦旦地表示“由于原材料价格出现较大涨幅,今年车市恐难现大规模降价风潮。” 然而,在成品油调价和经济形势低迷的双重打击下,车市联盟不攻自破,国内几乎所有的热门车型都出现了今年以来的最大降幅。

目前,国内汽车市场的销售量已经连续数月下滑,库存压力与日俱增,“金九银十”的销售旺季看来也未能带来多少助力。此时,车企已经纷纷感受到冬天的寒意。业界人士纷纷向媒体表示,车市价格已经见底,但这种说法与投资银行瑞士信贷却持相反看法,认为汽车厂商的降价大潮尚未结束。

销售遇冷,成本上升

业内人士笑称,“成本跑得比销量快,价格是跳水冠军。”这句话较为经典地揭示了汽车企业的三大痛处:钢材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广告销售费用、分销费用等大幅增长;市场竞争中促销,汽车平均售价下降。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今年8月排名前十的轿车生产企业共销售汽车24.81万辆,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为25.63万辆,这也是汽车销售历史上第二次出现同比负增长的月份。而环比来看,自4月份起车市销售就已经开始节节下滑。

但与此相反,成本压力却不减反增。但从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由于钢铁等主要生产资料上涨幅度较大,加之油价高涨,使得8月份汽车的产量出现了下降趋势。当月汽车产量为62.6万辆,下降3.3%,其中轿车34.5万辆,下降6.0%。

全国乘用车市场联席会秘书长饶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世界处于高通货膨胀时期,输入型通货膨胀成为了汽车成本增长最主要的因素,虽然市场发展能抵消一部分采购成本增长造成的汽车价格上升,但是,汽车的两种主要原材料,钢铁的原料铁矿石涨价比去年高达85%,塑料的原料石油的价格,几年以来持续大幅度涨了几倍,基本消耗了大多数企业的降价空间。

盈利能力下滑

从汽车业整体经营数据到各家企业的经营状态全面揭示了汽车行业的“窘境”,尤其是乘用车和客车问题更为严重:销售收入增长缓慢,盈利能力急速下降;上半年景气度较高的商用车,毛利率微幅上涨。

“7家乘用车上市公司销售收入增长较为缓慢,仅为13.93%;中期主营业务利润率大幅下滑,由2003年的21.73%降至今年中期的11.79%。”太平洋证券汽车分析师谈际佳指出,“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生产乘用车为主的上市公司净利润率为3.43%,低于2006年、2007年的水平。”

综合考察江铃汽车、中国重汽、东风汽车、福田汽车、潍柴动力、江淮汽车等6家卡车上市公司后,谈际佳发现,卡车行业营业收入增长与利润率下滑并存。来自卡车上市公司的半年报显示,尽管其销售收入增长了34.62%,但主营业务利润率下滑至13.89%,远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客车销量同比增长19.82%,收入增幅为27.1%,主营业务利润下滑至200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为14.12%。

业内专家表示,在汽车企业生态链条中,从购买零部件,到生产汽车,到经销商销售汽车、车企收回售车款,再到车企购买零部件。一旦某一处出了问题,那么,汽车企业的资金链将经受较大考验。在当下银根收紧的时代,汽车企业们只能一边内部节约开支,一边外部四处寻找资金。

 1  |  2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