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2009-02-27
陈周锡
订阅

高利贷的代价:被迫式“增资扩股”

经济观察报 记者 陈周锡  “现在资金状况好点了,但还是比较紧张的”,这已经成为江浙一些开发商的共识。

在2008年,这些开发商非常焦虑,他们无法从银行得到贷款,只能求助于民间借贷。在庞大的资金需求下,江浙一带的民间利率节节攀升,一般月利率为七八分,甚至更高。

一位民间借贷人士说,很多开发商借高利贷,并非用于短期资金拆借,而是投入到项目开发中。他们明白,借高利贷是在找死,但不借高利贷将死得更快。在浙江、江苏等地,去年出现了多起开发商借用高利贷导致资金链断裂的大案。

今年1月份,一些开发商资金紧缺至极点,只能将高利贷债权人转正为公司股东。上述借贷人士说,随着国家信贷放量增加,民间利率如今已恢复到正常水平,一般月利率为二三分,开发商资金紧张程度开始有所松动。

“债权”变“股权”

春节来临,为支付工程款、材料款和农民工工资款,一些资金链已非常紧绷的开发商,只能千方百计进行民间拆借。南京一家开发商为支付工程款,向银行贷款未果后,不得不以几套房产作抵押,通过民间借贷筹集到1000多万元,月利率竟高达两角。

一些江浙在建楼盘,因开发商拖欠工程款,导致施工单位撤离工地。

“这是一个艰难的时期。”温州投资协会会长、中瑞财团股东、国光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国敬说,一些开发商之前已经借了高利贷,这时根本无力还本付息,只有让债权人转为公司股东,“这种被迫的‘增资扩股’现象在今年1月份尤为集中。”

在去年下半年,上海、北京、太原等地的一些开发商,通过各种渠道寻求温州民间借贷,以解燃眉之急。在中介机构的协助下,雄厚的温州民间借贷资金,以不低于六分的月利率进行放贷。开发商拿项目作抵押,据介绍,这些抵押项目估值往往较低,一般为市价的六折,有的甚至只有三四折。

双方约定,开发商届时不能还本付息,债权人将接收开发项目,或者转正为项目股东。

据介绍,这些放贷人多为温州担保公司、咨询公司和投资公司的负责人,以及散落在民间的隐形投资群体,他们之前多有炒房的投资经历,具有在短时间里集聚上亿元民间资金的能力。(......更多精彩内容详见《经济观察报》第408期)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