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佬缺地 而非土地升温(1)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周亚玲 “发电厂能不进煤吗?”多数业内人士认为,现在土地升温的情形只是少数人为维持生计购买原材料而已。
一方面,地产公司普遍宣称土地储备足够七八年开发,另一方面,地产大佬在京沪等关键地区处于土地断顿的状态,上市公司的业绩需求令他们无法沉默。
局部回暖
5月,广渠门10号地拍卖,楼面地价达15000元/平方米,北京的新“地王”诞生。“后广渠门10号地时代”的猜想此起彼伏,人们彷佛回到楼价、地价疯狂互动的2007年。事实上,几块“地王”真能标志一个“高地价”时代的来临吗?土地市场就此转暖了吗?
大部分业内人士对土地市场的回暖表现出谨慎的态度。
据湘财证券洪俊骅的统计,近期大型房地产商在全国土地市场挂牌出让获得的12块土地,有5块是溢价取得。
记者发现这“五强”中面积最大的是万科在南海拍下的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的土地,楼面地价2370元/平方米,和2006年、2007年这里的楼面地价动辄3000元/平方米以及目前在售楼盘5000元—6000元的单价相比,算得上价格适中。其余的几块地面积都不大,而且是市中心或热点地段,和2007年地王时代的疯狂相去甚远。
即便是北京地王也有其很强的特殊性。“富力城最后那期高端楼盘还在售,如果有了15000元/平方米的楼面地价做保障,那会给最后的一批买家很大的信心。富力城开发量是138万平方米,原有的客户积累非常充分,足以消化这7万多平方米。”有分析认为。而且富力连续拿地也被认为和想在A股IPO有很大关联。
华远地产总裁任志强说,广渠门10号地比较特殊,富力有其原有的楼盘配套上的便利。
从北京同步拍卖出去的土地看,保利在密云、龙湖在顺义获得的土地都是底价获得,所以市场人士认为北京目前存在的只是局部地段的土地价格回升,并不能代表全局。此外,北京土地的稀缺也被认为不适合放大到全国来看。
根据国际地产顾问机构戴德梁行的一份研究报告,1998年至2008年10年间,中国用于房地产开发的土地购置面积达31.3亿平方米,截至2008年底,开发量仅为19.4亿平方米,约12亿平方米土地滞压在开发商手中。
何况,大部分开发商还处在投资意愿下降的过程之中。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前4个月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15.6%。整个市场还沉浸在去库存化的压力之中。
1 | 2 |

- · 顾云昌:房地产市场供不应求导致房价上涨 | 2009-11-24
- · 集体用地入市可打压房价? | 2009-11-23
- · 国企大龙地产50.5亿造北京新地王 | 2009-11-20
- · 2009房地产销冠之谜 | 2009-11-20
- · 和记黄埔、新鸿基竞购上海百亿地王 | 2009-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