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新闻:

楼市供给暖流初现

订阅
13:50
2010-01-11
周亚玲 张延龙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周亚玲 张延龙 经历了2009年的“抢房”潮,绝大多数开发商资金已经相当充足,此时,对于对价格最为敏感的他们而言,土地供给只是给住宅供给设下了一个“框架”,在上升通道,他们更希望在工期、预售政策中腾挪各种空间,“放大远期供应”,获得更好的收益。

然而,有关二套房贷、物业税政策的密集“吹风”和调控政策的不明朗,开始让开发商心存疑虑,加快了推盘节奏——是不是尽快卖房子,会更好些?

一家地产机构统计,2009年下半年开工量近9亿平方米,随着时间推移,供应量还会逐渐释放,而采访中多数受访者认为,刻意捂盘几乎不可能。

供给:有效供给的弹性空间

2009年北京全年土地成交金额诞生了一个创纪录的数字——930亿元。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地产行业的最新口径是,“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购房需求”。

一位北京房地产公司的高管说,从2006年至今,北京市在土地招拍挂市场上的供应一直是节节攀升的,住宅市场的供应也一直在上升,“可以料定的是,2010年的住宅供给肯定是增长的,但能增长多少,还很难讲”。

2009年12月,瑞信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公开称,当年新房价格高涨而成交量却出现萎缩主因归结于供给。“供应的瓶颈是今天房地产市场的最大问题,在今后几个月由于供应短缺,房价随时还有一次爆炸式增长的可能。”

他当时认为,楼市有建设周期,在新房建起来之前,供应瓶颈根本无法解决。而在2010年的某一个时间点,市场上会涌出大量的房源,因为现在开发商都是同时拿地、同时建房、同时卖房且都希望比别人卖得更早。

但是一些地产业内人士则认为,投行的这种供求价格决定论,有些理论化,“供给的增长是一定的,但是一些概念并没有厘清。”

北京最大的地产代理行思源顾问副总经理陶勇说,房地产行业的开工量并不一定意味着有效供给,只是一种形成供给的可能性,“房地产公司可以根据价格、政策的变动,来对工期和销售节奏进行调整,弹性空间非常大。”

此间一位不愿具名的地产人士透露的信息也为这种说法提供了佐证,某公司的一处楼盘在2009年“理论上是可以供给16万平方米的,但出于一些考虑,实际上拿了13万平方米出来卖”。

价格:开发商情愿放大远期供应

开发商从拿地到进行预售,这中间的档期存在着1—2年甚至更长的弹性空间,一家大型地产央企的北京营销总监说:“国内开发速度最快的是万科,在深圳大约只需要8个月,因为万科有成熟的产品线,所以在前期规划设计时费的时间少,深圳办事效率高,天气也好。”

北京一位不愿具名的知名地产上市公司高管对本报说:“北京的大部分楼盘供应都要求主体结构封顶,现在塔楼从土地平整好到销售,最快的不到1年;如果是多层,可能就半年,但现在受北京容积率和材料的限制,这种楼盘开得很少了。所以无论如何,最快也要1年。”

但更多的公司则很难做到,或者说不愿意在短短1年的时间内完成从拿地到规划材料上报、审批、开工建设、预售这一程序的所有环节,2年甚至更长时间才完成流程的项目数见不鲜。

这也意味着,短期内爆发式的大规模住宅供应也难以实现,华侨城北京营销总监宋翔华说:“2009年虽然供给成交了大量土地,但批量大规模的土地供应,还是从下半年开始的。”

陶勇说,更多的时候,开发商是根据价格来调节供应节奏的,“如果有一个比较好的预期,就多供应一些,如果不好,就少供一些。目前对2010年房价的一个判断共识是温和上涨,而2009年拿地的公司土地成本已经很高了,基于价格和成本,不是很支撑在2010年形成大量的有效供应。”

“更多的公司更倾向于压小近期供应,放大远期供应。”陶勇说。

而无论基于开发商的原因还是复杂的市场环境,据本报统计,2008年北京招拍挂出让的住宅类土地,只有40%的地块在2009年获得了销售许可证,在北京市住宅交易网上有显示交易。这些土地一年能供应多少楼盘呢?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年一个楼盘能卖10万平方米就是一个非常大的数量了。

手段:打击捂盘,强制开工

中金公司地产行业分析师白宏炜测算,北京楼市存量已经降低到7万—8万套,按照正常的成交量评估,存货水平已经偏紧。同样的,上海等一线城市也被其认为存货水平偏紧。

2009年12月19日,北京市可售商品住宅期房存量首次跌破6万套,是近3年来的最低点,如果按照月均约1.2万套的销售速度,北京目前的期房存量仅能维持到2010年5月。

统计显示,经历了一年的火爆行情后,目前北京市期房存量已经由2009年1月份的10.6万套下跌至6万套,下跌幅度达43%,即便加上未签约现房3万余套,也未能达到此前北京市住建委给北京楼市库存设定的10万套最低预警线。

与此同时,经过了2009年的地产狂热,地产商们的资金水平大都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光,这也容易导致其静观其变的心态。

白宏炜说:“北京的房价上涨的可能性很大,主要原因是过去存量一直很大,但现在消化了很多,2009年年初的时候有10万套,现在大概也就是说七八万套,可以供应不足。”

“政府对楼市的调控意图一直非常明显:既不希望房价暴涨,当然也不希望房价暴跌。”一位开发商直言,“指望爆发式供应是不现实的,但目前存货偏紧,政府也会做一些事情,来影响开发商加大供应,摆脱这种局面。”

地方政府有许多隐秘手段可以影响开发商的供给节奏,金网络总经理杨强宏对本报说:“价格上有压力,但变动不会大,对供应的调整,政府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包括不准拿了销售许可证的像以前那样一栋一栋地慢慢开,会打击捂盘的行为;土地拿了,到了开发的时间,你不开发,就会强制开工时间等等。”

“还有一些远期的办法,就是制定很大的土地供应计划,发出地还很多的信号。”杨强宏说。而在2009年底,北京市已经提出要加大2010年的土地供应。

更大的变数:对宏观政策的担心

更大的变数则来自中央政府的政策定调。

2009年12月23日,财政部下发《关于调整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政策的通知》,明确对二手房营业税征免时限由2年恢复到5年。

尽管消息披露后,二手房交易量开始锐减,但当时大量分析认为,调控政策是预期之中的温和收紧政策,也预示着楼市重大利空政策出台风险的降低,收紧中带有暖意。

然而,随后包括央行、住建部、财税部门的一系列表态“吹风”都表明,调控远未结束,变数仍存,趋势难讲——二套房贷严格执行、物业税进行全国推广、金融部门严密监控开发贷资金用途,哪些会变成现实?又将影响多少人?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光大证券的一份地产行业报告如此告诫投资者,这一心态同样适用于地产开发商,既然未来如此不确定,何不落袋为安?

与此同时,大量券商都调低了对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的买入评级。

杨强宏证实,2009年12月,大量开发商已经加快了推盘节奏,而且基本都是大开发商,“他们也担心政府的政策会有变数,现在卖盘利润率很高了,卖了也不错。”

中银国际的一份行业报告也称,“购房者对于政策收紧的反应短期并不显著,但开发商新增供应则有明显加大”。

光大证券认为,“原来市场预计2009年下半年新增供应会上来,但到11月,很明显批准预售面积没有大量释放出来,全国目前平均3—5个月的库存量,库存在比较低的位置上,政策出现不确定性后,开发商首先反应是尽快销售,加快施工。”

上述不愿具名的地产上市公司高管也表示:“我们公司肯定是同比提高开工量20%以上,我个人觉得北京盖多少房子似乎都不够卖,所以我们不担心房价会跌,当然,对政府的宏观政策是有担心的,但总体而言,房价不会跌,成交量会减少。”他还告诉记者,“现在在北京做开发的基本都是大公司、上市公司,都想赶紧做大做强,我了解的,捂盘的可能很小。”

就在2009年12月,上市公司华业地产位于通州的华业玫瑰东方做预定销售,卖的都是2012年的期房。精装修1.1万元/平方米的价格,卖了个盆满钵满。一位了解内情的地产人士告诉记者,富力在边上拿了块新地,号称要卖单价1.6万元,相比之下,华业的房子太便宜了。

对于政策信号的步步紧逼,大家也都有几许恐慌。但所有被采访者对北京房价上涨的口径却令人吃惊的一致。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经观招聘 | 广告刊例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订阅中心 | 友情链接
经济观察网 eeo.com.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8008109060 4006109060 传真:86-10-64297521
备案序号:鲁ICP备10027651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2001-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