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企地王今年止步?(2)
同时,也有接近决策层的人士指出,国资委态度的温柔更多的是因为高层对房地产行业调控思路的转变,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国有经济注入到房地产行业,这样政策的调控才能更加有效。
对于上述说法,市场人士认为这种说法可能更像政府的一种说辞。因为通过房地产行业中的国有成分来实现调控之力显然不现实。
“房地产行业是一个相对分散的行业,就像现在龙头企业万科在整个行业中占的比例也只有4%左右,即使所有的央企地产加起来,比例也不会太高,以通过控制他们来实现调控的目的显然不现实。因为这个行业太分散了。”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合伙人薛迥文表示。
陈国强也认为通过提高行业里国企比例来实现调控的目的更像是一种一厢情愿、理想化的预期。“因为央企本身也是企业,央企不赚钱也是不可能的,它也需要利润。即使拿到了比较低的地价,项目的定价也肯定是随行就市,不可能因为国企,定价就会比民营企业的项目低。”他表示。
“央企去年疯狂地进入房地产行业是否有托市的成分,现在也值得考虑。”薛提出。
走多远?
2009年央企疯狂拿地举动使得国进民退的硝烟也开始弥漫在房地产市场。2010年这场硝烟是否还将延续?
诸多市场人士都愿意将2009年看成一个特例,4万亿的财政支出计划和超过10万亿的天量信贷造就了房地产市场上一个又一个央企地王,2010年这种疯狂将不会得到持续。
外部信贷环境的变化是原因之一,更多的原因还是来自企业本身。
陈国强表示,企业进入这个领域,首先需要面对的就是市场竞争的问题,进入土地市场仅仅是第一步。“拿到地以后,企业的专业开发能力怎么样,对这个行业周期的把握怎么样,对风险的把握控制能力怎么样,这些都需要接受市场的检验。”
对于中海、保利、华润等这些已经有了多年的积累,而且已经有了很大的市场地位的央企未来,陈国强表示不必担心。他更担心的是诸多此前涉猎地产不深或者根本就没有经验的央企,“能不能做好,也要看它的具体表现了。”他说。
面对这批新进入的央企,民营地产商们对未来央企的扩张趋势并未有太大的担忧。“央企拿地的优势是因为资金雄厚,但是我认为不会是一个常态。”北京金科兴源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滨阳表示。
此外,他还指出,“房地产是一个成本控制比较难的事情,从工程建设到采购再到销售,都涉及到成本的控制,包括附加值的挖掘、效益的提升等等,民营企业在这点上应该更有优势。”
薛迥文更愿意从央企此次大举进入地产行业的目的来看,除了几大主业是地产的央企将继续在这个行业精耕细作外,更多的央企其实是抱着抄底、投资的心态来做的。“在当初调控之初,国资委就不应当将房地产定位成一个产业,它更像是一个投资项目。”薛迥文说。
“如果央企手里有资金,主业暂时看不到投资的前景,总不可能再将从银行贷出来的钱存进银行,资金总要找到一个去处,这个时候选择投到房地产也无可厚非。”他表示。
对于未来这批央企能走多远,薛迥文认为大概留下的只有20%的比例。
中国指数研究院最新调查的数据也显示出,今年2月份成交的总价排名前十的地块中有8宗是被民营企业所拍得,而就在上一个月,这一数字仅为2宗。
不过,陈国强说,如果今年央企实体经济的利润没有得到很好的复苏,央企也有可能在房地产市场上待得更久些。
1 | 2 |

- · 国资委:央企慎入房市股市和期市 | 03-09
- · 中海地产59.7亿再造北京新地王 | 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