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
5月24日,在广东省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会议上,广东正式公布了其2010年的保障房建设计划。作为酝酿已久的大动作,广东省将斥资40亿元建设保障房。此前,深圳推出的计划是35亿元,而广州市计划斥资近30亿元。
广东省的这项计划,源于5月19日,住建部与各地方政府签订了2010年住房保障工作目标责任书。在一些机构看来:此次责任书的签署标志着保障房建设大幕的拉开,作为史上最严厉房地产调控的对冲措施,与政绩和考核挂钩的责任书的签订,意味着各地围绕保障房的竞赛即将开赛。
政治锦标
5月19日或将成为今年楼市调控的另一个起点。
这天,住建部与各地方政府签订了2010年住房保障工作目标责任书,并称完成情况将纳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监察部对各省区市住房保障工作的考核和问责。按照要求,各省区市要在今年7月底前全面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项目,而签约各省区市政府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在今年共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580万套,改造农村危房120万户,这比2009年有大幅度提高。
事实上,责任书的签订并不是住建部和各地方政府的心血来潮。
今年“两会”上,在备受抨击的高房价面前,保障房成了绝对的主角。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中央财政今年拟安排保障性住房专项补助资金632亿元,建设保障房300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280万套。
在保障房的建设规模上,责任书签订会上定下的目标是580万套,而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是300万套,许多人认为计划加码。“说法改变而已,实质没变,当时政府工作报告是,建设保障性住房300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280万套,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范围。而此次是,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580万套,改造农村危房120万户。所以并不是由之前300万套大幅超预期到700万套。”长期研究房地产行业的深圳私募人士王亮称。
在王亮看来,此次保障房责任书的签订是以增加保障房供应量的手段对冲前期房地产调控对经济下滑的担忧,“以往地方政府对保障性住房建设毫无积极性,这次将保障性住房纳入政绩考核,地方政府有可能拿出2008年底4万亿出台时‘大干快上’的劲头”。
许多机构也持相同看法。“此次责任书的签署标志着保障房建设大幕已经拉开”,在责任书签订的第二天,中信证券发表了题为《保障房“政治锦标”赛,市场将反转》的A股策略报告。在中信证券看来,市场担心房地产调控会压垮中国经济,现在政策主要的任务是改变这种预期,通过压制高房价和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使地产达到一个新的平衡。
华泰联合证券宏观分析师陈勇则认为,虽然房地产调控政策将打压商品房开工建设,但2010年新增370万套保障房建设,新开工面积2.2亿平方米,新带动投资4099亿元,新增保障房建设面积可以弥补调控造成3.1亿平方米缺口的73%。
数字竞赛
40亿元,9.7万套保障房!5月24日,广东省正式加入了中信证券认为的“保障房政治锦标赛”。在当天举行的广东省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会议上,广东正式公布了其2010年的保障房建设计划。不过,与300项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3900亿元的庞大规模相比,40亿元的保障房投资略显寒碜。
在王亮看来,当房地产调控已从经济问题上升为政治问题之后,各地方政府为了表达政治决心,相继推出了规模庞大的保障房建设规划,但广东省一级的计划显然被其下属的两个重点城市广州和深圳比了下去。
早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局长、市住房保障办主任谢晓丹对外表示,广州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约300万平方米,相当于过去三年广州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总量,预计可提供保障性住房约4万套。据称广州市今年计划投入保障房的资金高达30亿元。
深圳的计划也让广东省难堪。深圳计划在2010年建设总面积为450万平方米的约5万套保障性住房,总投资逾35亿元,投资规模只比整个广东省少5亿。数据是会打架的,深圳和广州两者相加显然要超过广东省许多。
数字竞赛并不只在广东省发生,部分地方的示范效应正在显现。
数据显示,2010年,各类保障性住房新开工面积和该面积占住房比例最高的是上海,分别是1200万平方米和60%,保障房建设套数最多的是天津达到8.5万套,筹集和新建廉租房最多的城市是西安的5200套。
作为2009年为数不多完成保障房任务的北京,其2010年计划依然庞大。北京市委书记刘淇提出将把一级土地出让收入的一半以上,约300亿返还到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当中,新开工建设和收购政策性住房13.4万套。
1 | 2 |
- 地方政府为何“先造谣,后修庙” 2010-05-19
- 住建部须回应住房质量疑问 2010-05-18
- 房价升降背后统计游戏 2010-05-13
- 地方投融资平台负债的难言之隐 2010-05-12
- 高盛:中国政府负债占GDP近一半 地方政府需财政改革 201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