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息举债拿地 花样年逆市飙进(2)
廖杰华
06:58
2010-06-04
订阅
 1  |  2 

按照花样年的说法,发债的目的之一还是用于收购优质、低成本土地。不过,利率屡次创出新高,风险亦在积聚。香港一名分析师表示,通常议价能力越低的公司发债息率越高,这显示出市场对花样年偿债能力的担忧。

花样年拿地的部分原因来自其2009年良好的业绩,年报显示花样年去年营业收入超出2008年同期109.4%,达24.59亿元,而其利润则是飙升了3.4倍,达到3.73亿元,这高出许多分析师的预测。年报还显示,花样年的债务总额占总股本的比率为91%,公司处于净现金状况。

支撑拿地的另一部分资金是上市融资所得。花样年2009年11月于香港主板上市,集资总额26.79亿港元。花样年内部人士称,去年的上市融资再加上银行贷款和最近的发债,花样年短期内不缺钱,这支撑了在全国各地的拿地行动。 

但花样年的拿地策略并不被分析师看好。中银国际分析师田世欣就认为,花样年应集中精力扩大在成都和深圳地区的土地储备,在这两个市场,花样年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资产周转的速度也会比其他市场更快。

“作为一家小盘开发商,能否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能否保持资产的快速周转,第二是应将业务重心集中在一个范围内,而不是扩大到全国。通常,开发商在进入新的市场时都需要较长的时间树立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形象,培育知名度,因此资产周转率会比较低。此外,成都和深圳对花样年来说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虽然近期无锡、大理和苏州等地块的拿地价格比较合理,但是我们认为公司应该寻求时机在核心市场拿地。”田世欣在报告中称。

逆市而为

花样年今年的销售状况并不佳。数据显示,花样年今年前四个月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7.63亿元,这尚不足支付其4月14日高达9.36亿的拿地款。

“2010年前两个月,花样年控股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9%至2.9亿元,仅占2009年全年销售收入37亿元的6%左右。如果我们年化这两个月的销售收入,那么预计2010 年的销售额仅为15亿人民币。虽然我们知道仅凭前两个月的数据就判断2010年全年的销售情况未免太过草率,但是我们认为29%的同比增幅略低了些,至少说明2010年合同销售额增长仍然面临着挑战。”田世欣在分析报告中称。

 除了四处拿地,在新建项目上,花样年同样维持了高速。

在3月22日的业绩发布会上,花样年管理层预计年内新开工面积将达到111万平方米,与去年的69万平方米对比同比增1.6倍。花样年管理层表示,基于对2010年的发展充满信心,预计年内新开工项目、竣工项目的建筑面积和可销售面积分别达到111万、60万和113万平方米。而2009年,这三个数据分别为69万、51万和77万平方米。

与其他开发商的谨慎相比,目前的楼市新政并没有影响到潘军的乐观心态。

在新政出来之后,潘军就表示,市场随宏观政策出现波动调整的时候,也正是大量机会显现的时刻,花样年将在今年内有望以低于高峰期一半的价格获得优质土地。

而3月底,潘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实际上,房价上涨最根本的原因,是地方和中央的博弈,并不关市场参与者的事。因为游戏规则是政府制定的,发展商所有的钱最终都是交给政府,无论是银行贷的钱,上市融资的钱,还是卖房子赚的钱,还有自己的本金,到最后还是进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口袋。 

在潘军看来,房价还会涨,但政策会在过程当中起到一个调节作用。土地越紧缩,房价越涨。我觉得每次使用一些东西出来的效果都是反的,像海南自从停了相关政策的实施以后,房价、地价自然飙升,每天一个价,就是由政策导致的。

 1  |  2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