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 |
蓝先生之所以急着买房,只因最近丽水社会一个传言。该传言说,由绿城在当地开发的江滨秀丽春江项目,开盘价要在1.3万元/平方米以上,而目前市区最高房价为1万元/平方米多点。“龙头效益会很明显,如果现在不买,我担心自己一辈子都买不起房子。”蓝先生说,江滨地块是在2年前丽水房价泡沫破裂中,当地政府用1万元/平方米左右的高额补偿价,迅速拆迁出来的黄金地块。
丽水位于浙江西南山区,被人称为“浙江的西藏”。由于工业经济等基础薄弱,丽水人均GDP、人均收入位居浙江省各市倒数第一。然而,正是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城市,房价涨幅一度超过了比它富裕得多的杭州、温州等地,成为浙江楼市的领头羊。目前丽水房价又回到2007年巅峰期水平。
与之前丽水房价高涨,由本地开发商高息集资建房、疯狂炒作推高不同,如今丽水的房价则进入一个外来名企大盘引领阶段。“虽然风格转换了,但地方政府利用土地经营城市的思路未变,房价还在被继续推高。”蓝先生说,目前丽水房价与居民购买力出现了严重的背离,已使得一些在当地收入还算不错的工薪阶层买不起房子。
房价第一波:高息集资链条崩塌
丽水房价上涨开始于2000年,那一年丽水刚刚撤地建市,当时房价还只有每平方米800元到1000元。之后三年,丽水房价就开始缓慢上涨,2003年上半年为每平方米1600元左右。
随后四年,丽水房价高速上涨,2005年当地房价5000元/平方米,2007年飙涨至每平方米8000元至9000元。尤其是2007年,1月份丽水城区的住宅商品房均价为6297元/平方米,到11月份均价已高达10169元/每平方米,一年不到,房价涨幅超过60%。而2007年,丽水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10元,也就是说,居民一年收入仅仅能够买到1.5平方米的住房。
“人人都在做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混乱”,丽水万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卫平说,由于房地产准入门槛低,一些企业不管懂的还是不懂的,都纷纷高息集资进行房地产开发。同时,为取得丰厚高额利息,市民百姓纷纷把钱借给开发商,涉及金额一二百亿元。加上二级市场的疯狂炒作,丽水房价与当地经济水平出现巨大错位。
同样在土地市场,2007年7月丽水市政府集中拍卖5幅地块400多亩土地,竟然有40多家大大小小的房地产公司参与。尤其是原酿造厂地块,当地的万松房产公司以1.72亿元竞得,折合楼面地价16371.9元/平方米。进而又带动房价大幅上涨。
此时,丽水房价高涨背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地不少开发商,靠民间集资来筹集资金。这个比银行贷款高出几倍的利息成本,最终被开发商转嫁到了房价上,一旦市场风吹草动,这个靠高利息、高房价支撑起来的楼市,就会面临崩溃危险。但是政府却没有发布预警和采取对应的措施。
危机终于爆发。2007年12月下旬,在房地产调控下,万松花苑回款无望,万松房产公司资金链真正断裂。2008年1月,万松房产危机正式爆发,数百参与集资的民众聚众上访。后经审计,发现万松房产公司一共拖欠集资借款4.85亿元,涉及2000多集资户。之前,万松房产公司拍下的原酿造厂地块被政府收回。
在泡沫破裂后,丽水房价迅速回落。丽水仟家房屋中介负责人说,2008年上半年当地二手房价格每平方米回落至七八千元。
据统计,2007年丽水销售商品房3600套,但2008年前4个月却只销售500套。2007年丽水土地出让金合同总金额22.69亿元,但实际收到只有12.62亿元。2008年4月,丽水拍卖4幅土地,三幅流拍,惟一成交的酿造厂地块楼面地价7500元/每平方米,不到去年该地块被拍卖时价格的一半。
“到现在还有一些企业被套”,一位丽水房地产企业负责人说,除个别企业破产外,政府只能派工作组进驻企业,维护企业平稳过渡。他认为,这轮房产泡沫本来可以避免,但地方政府却没有及时出手制止,原因很简单,就是地方政府希望通过开发商高息集资建房,来加快城市化发展。“本地房地产企业尚未恢复元气,经营丽水也不能依靠他们了,只能换一个思路。”
1 | 2 |
- 叶檀:中国房地产企业面临大洗牌 2010-10-22
- 房产税抬高房价 2010-10-22
- 解读“新国五条” 2010-10-22
- 冯科 2010-10-22
- 恒大地产:规模的极限 201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