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经适房产权不清遭“外脑”质疑
陈哲
2011-05-31 14:10
订阅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陈哲 “长远来看,共有产权经适房和大型居住社区这种保障房思路,可能在今后给政府带来麻烦。”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日前在上海的一次小型高层论坛上说,他不看好国内保障房制度的这两个方面。

作为中国问题专家,生于浙江余姚的郑永年近年来多从社会角度长期关注中国保障房体系的建设,因此常常成为国内房地产政策制定者的座上客。

上海乃至全国其他一些地方的经济适用房,由政府以土地、税收等要素作价,和经适房的购买者共享经适房产权,这一模式被认为起源于江苏淮安,模式的发明者淮安房管局长邵明认为,共有产权房可以帮助中低收入者有能力拥有大部分属于自己的房子。

郑永年说,虽然这种模式中产权不清的问题目前可能被忽略,因为人们当前想到的是先住进去,但到这些房子在数年后升值时,政府和住房者在产权分割中可能会出现纠纷。

郑永年介绍,在住房政策提倡“居者有其屋”的新加坡,能够享受“组屋”待遇的国民往往拥有保障房的全额产权并拥有五年后将“组屋”推向市场的权利。

另外一个让郑永年担忧的上海保障机制是大型社区模式。此前,上海市选择将商品配套房、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打包建设成大型居住社区。该市目前已经开工建设了超过六个大型居住社区,这些社区分别为:宝山顾村基地、嘉定江桥基地、松江泗泾基地、闵行浦江基地、浦东周康航基地和浦东曹路基地。

昨日,上海市首个开工建设的大型保障性居住社区绿地新江桥城(江桥基地)一期D区已于5月29日正式交付使用,这个社区可容纳1763户家庭。

“这些大型保障社区的居民多属于中低收入者,如果被行政集中,有可能演变贫民窟,从而演发严重的社会问题。”郑永年提醒说。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