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世纪周刊》官博称原采编团队被集体解约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马巾坷 一个自称为《新世纪周刊》的新浪官方博客昨日(1月3日)发布一篇题为《胡舒立入主 新世纪周刊全体采编被解约》的最新博文,称胡舒立团队接管《新世纪周刊》,但未保留原采编团队成员,《新世纪周刊》已经单方面解除了原采编团队的劳动合同。
这一内容是在上述博文中,一部分自称为团队的官方新闻稿的文章表述的,该文章称,“在提前出版的1月4日杂志的版权页上,原《新世纪周刊》采编团队21名成员的名字集体消失。一位原《新世纪周刊》采编部门负责人表示,此举标志《新世纪周刊》社不安排任何工作岗位给原《新世纪周刊》采编团队,已经单方面解除了劳动合同。”
该篇博文中还提及此前,多家媒体报道的胡舒立入主《新世界周刊》后,不仅会承担该刊遗留债务,还将保留其全体员工,但带有该表述的新闻在出现不久后,基本都被悄然撤掉了。
上述官方新闻稿也对解约原《新世纪周刊》全体员工一事称,“《新世界周刊》社主管、主办单位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苗树彬表示,出现这种情况是一个“误会”。
博文中,还包括一些《新世纪周刊》原杂志员工的去向问题,“据财新传媒一位负责人表示,中改院和财新传媒的合作协议中,关于原杂志员工去向问题,约定了“双向选择”,原《新世纪周刊》员工如果有意进入新杂志,必须在原来的劳动合同关系解除之后,再经过三个月的“双向选择”期,考核合格后才能正式被录用。原有工作年限不计,工作岗位及职位重定。其中,享受“双向选择”条款的人员并不包含6名美编、图编。”
而对于《新世纪周刊》的确切债务数额和历史遗留问题,博文中并未提及确切数额,只是称“这本综合类新闻周刊的采编团队普遍拖欠薪水2个月以上,记者稿费被拖欠达半年之久,能上溯到2006年的特约作者、实习记者稿费。”
此外,在胡舒立的我们网上,还未找到有关上述信息的相关消息。

- · 袁鹏:搁置结构性议题,抢占金融、气候国际新秩序当中的主导权 | 2010-02-23
- · 美发布新技术政策:谁的网络战? | 2010-02-23
- · 金融服务、医疗、消费品将成未来新造富行业 | 2010-02-23
- · 南京住房公积金收紧 传递楼市新信号 | 2010-02-23
- · 王桂新:去留应是市场调节下的个人选择 | 2010-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