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
说这话时,王倩语气很婉转。面对一个刚刚兴起的市场,身处广告主与植入的内容平台之间、提供服务的第三方公司,王倩没有直接道出个中滋味。
CTR市场研究副总裁田涛说,专注于植入式广告业务的专业公司,他们的生存环境很艰难,中国的植入式广告市场还很混乱,缺乏规范。
有4A公司的人士介绍,除了一些国际大客户,比如诺基亚、耐克等在国际上已经有植入式广告经验的,中国本土的广告客户中主动提出有植入式广告需求的很少;即便是在广告公司的推荐下做植入式广告的,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仅把这种广告形式作为辅助手段,投放的金额很有限。
奥美整合行销传播集团(简称“奥美整合行销”)的一位负责人介绍,像美特斯邦威这样主动在好莱坞大片中寻找植入式广告营销机会的中国本土企业,是少之又少的。大约是从2005年起,奥美开始在中国关注植入式广告。不过,即便奥美这样的国际4A公司,他们还未在中国把植入式广告作为重要的业务来发展。
“如果单纯以植入式广告为业务,生存就可能成问题了。”有4A公司的人士感慨。
此外,现有的植入式广告从业人员的素质也是掣肘。田涛介绍,一些代理植入式广告的广告公司在经营理念上,还停留在时段广告售卖的阶段,缺乏植入式广告的策划能力,无法在广告的商业性与影视剧等植入内容的艺术性上找到平衡。
中国的植入式广告营销目前难以大规模推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该领域还没有建立起一套规范的广告效果评估体系、定价体系。植入式广告的定价往往取决于广告主能给多少,而广告主对品牌植入的要求又还停留在“Logo越大越好,曝光越长越好”。
而类似合润这样的第三方公司,还会遇到一些特有的尴尬:因为对广告客户、内容平台资源没有最终控制力,所以会遇上“跳单”,或者是广告方案在执行时受阻。
有曾在4A公司工作多年、后自己创业运营第三方公司的广告人士感慨,要做植入式广告,要么掌握客户资源,要么掌握内容资源。他们就曾遇到,很多广告客户对自己的提案很感兴趣,但经常没有下文,即使有植入愿望的也通过自己的广告代理公司去做。
没有掌控内容资源而导致广告方案执行受阻的情形,一些小型第三方公司更是经常遇到。比如,第三方公司、广告主、制片方以及导演已经达成合同,主角有一场戏是站在印有广告主LOGO的背景墙前。意外的是,这个方案在拍摄时遭到主角的拒绝,理由是这个广告与自己无关而且可能影响自己未来的代言。
第三方的无力还不仅于此。很多广告代理公司或者广告主倾向于直接与内容提供方合作。比如《乡村爱情故事》中的广告客户,多数是本山传媒集团自己的。所以,作为第三方的合润很难从整体上把控该剧的植入式广告的水平、密度等。
- 王石:冬天的生存法则 2009-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