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关店造成了大量的自我损耗,这其中包括店面租赁违约损失、店面陈列商品损失、宣传推广沉没成本、国美品牌损失和员工失业等所造成的负面社会影响。更重要的是,国美丧失市场战略布局的先手优势。
关店策略直接导致了国美的销售收入5年来首次出现下滑,2009年在国家启动“家电下乡”、“以旧换新”鼓励政策的有利市场环境下,国美上市部分全年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426.68亿元,较2008年459亿元的总营收下滑了7%。而竞争对手苏宁则因此获利。2009年,苏宁电器实现对国美电器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等核心经营指标的全面超越,据中国连锁协会公布的中国连锁百强榜显示,苏宁以1170亿元的销售额,首次力压国美,成为行业领头羊。
战略失误
在众多数据中,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数据。在2009年国美电器的财务报表中,销售额大幅下降的同时,其净利润较2008年有大幅提高,增34.45%,由10.48亿元上升至14.09亿元,比2007年黄光裕主政时期的11.27亿元净利润还增长了25%。
对此,Shinning Crown方面认为,这恰恰证明了陈晓和大股东对国美发展的分歧所在。
据介绍,2009年陈晓提出了精细化管理、提高单店盈利能力的新策略,这一切听上去都很正确。只是实际上,实施精细化管理作为提升国美行业竞争力,继续拉大与竞争对手的领先优势的发展策略,其实远在陈晓主政以前就已贯彻实施。这一发展战略包括优化门店资源、保证门店数量正增长;提高单店利润水平和绩效,通过建立客户呼叫中心、提供诚信保障等措施,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而陈晓的所谓精细化管理实际上是偷换了概念,其策略就是通过关闭大量利润率在平均水平线以下的门店,换取短期单店盈利数据的提升,这种方式看起来是在做业绩,而实则是杀鸡取卵。
上述核心人士强调,企业真正盈利水平的提高,是在完善整体运营策略,并在保证市场占有率的前提下,促进单店营运水平的提高,由此获得单店销售和利润的提高,是一种加法的提高,而不是做减法后的提高。
国美竞争对手苏宁的各项指标也印证了这一点。
2009年,苏宁电器上市公司实现营业利润38.75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33.17%,这一年,苏宁新增门店数量达到129家。目前,国美电器的门店数量已从陈晓主政伊始的1300家缩减至1151家,减少了近20%。
- 国美内斗升级 内部会议陈晓逼高管“站队” 08-11
- 34%的黄光裕攻防战 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