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材科技“原罪”:财务迷雾 国资腾挪(1)
张晓晖
2011-04-06 08:25
订阅
 1  |  2 

经济观察报 记者 张晓晖 2005年7月,仅仅是几个月的时间,濒临亏损的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下称 “东材科技”)在历经国有股权整体转让之后,转身成为了一家效益良好的优质企业。

六年之后的2011年3月21日,东材科技获得中国证监会发审委的第52次会议审核通过,成为一家准上市公司。

随着招股说明书的公布,东材科技六年前那场私有化过程,正在被逐层剥开,重新呈现于世人面前。本报记者通过仔细调查,得到了六年前绵阳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与广州高新技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广州高新”)关于东材科技的国有产权转让合同。

本报调查发现,东材科技在2008年和2009年的工商年检材料中呈现的财务数据,与目前招股说明中所披露的数据,亦有很大的出入。

沿史

1994年12月5日,四川东材企业集团公司 (东材科技前身,下称“东材企业”)向绵阳市工商局提交了注册申请。

以四川东方绝缘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方绝缘”)为核心企业,东方生活服务有限公司、绵阳市东方绝缘材料综合加工厂、绵阳东方工贸公司、绵阳东方建筑工程公司、深圳联华绝缘材料工贸有限公司、四川华驰塑胶有限公司、四川绝缘材料厂新丰分厂等企业自愿参加联合组建了东材企业。

1994年12月8日,邵景发被票选为东材企业的第一任董事长,东材企业设立之初的注册资本为6537.3万元。核心企业东方绝缘的全部国家股(5529.7万股)转为东材企业的法人股,并得到了四川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的通过。

1999年4月,东材企业获得授权,成为绵阳市国有授权经营单位;1999年6月,东材企业因清产核资等原因,注册资本减少为5418.8万元,公司原先的债权债务继续由东材企业清偿。

2000年12月,东材企业的利税合计突破2000万元,由此被绵阳市工商局同意免除年检;2002年,东材企业净资产达到2.27亿,企业的税后利润为855万元;2003年10月,东材企业更名为四川东材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东材有限”),比原先的公司名称多出“有限”二字。

2004年12月31日,东材有限在财务报表中,出现主营业务利润亏损,其母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亏损金额为681.75万元,上一年同期亦为亏损426.9万元。

此时,距离东材有限的整体国资转让半年时间。

 1  |  2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