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加钾收购局”看垄断的下场(1)
张向东
2010-11-17 19:21
订阅
 1  |  2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向东 11月16日,就在行业内一些人士还在为必和必拓收购加钾失败而庆幸的时候,必和必拓公司在澳大利亚珀斯召开了年度股东大会。必和必拓董事长雅克?纳赛尔(Jac Nasser)及首席执行官高瑞思(Marius Kloppers)分别就包括公司核心价值、经济环境的展望以及近期放弃收购加钾等重要议题进行演讲。

纳赛尔在这次会议上仍在表达他对加拿大政府部门的失望。他说,必和必拓已经在加拿大开展了40多年的业务,放弃收购加钾是一项不得已的决定。纳赛尔历数这么多天来,必和必拓为收购加钾开出的价钱是多么的“独一无二”,但是仍然遭到了加拿大当局的无情拒绝。

这么多天来,一桩被全球关注的收购案,就此尘埃落定,必和必拓铩羽而归;加钾股价暴涨,获得充裕资金;中化收获一份长达三年的钾肥进口协议,但这份火中取栗般得到的进口大单却备受指责。

在这桩收购案的开始,中国曾被视为是加钾的白衣骑士,中化、中投、国开行甚至新加坡财团淡马锡,各种能够想象的空间都被业内关注一遍。但是最终来看,中国企业在这桩交易中的角色,更多的是“浮云”。外界过高的估计了央企的财力和参与这种大型并购案的操作能力。

一直处于风口浪尖的中化集团最终也通过一份长期合同,算是给了外界一个回应。但是这份被有关方面视为“对中国极大利好”的合同,难道这真的有那么好吗?

按照外界披露的消息,中化与加钾签订的三年315万吨的合同,其三年进口价格分别为每吨600美元、695美元、790美元。而中农与白俄罗斯钾肥联合体签订的2010年年度协议价是350美元。

业内的质疑在于,一方面,这一价格不仅是中农协议价格的近两倍,同时也远高于目前的现货价格;另一方面,加钾作为中化化肥的第二大股东,同时也间接控制着国内最大钾盐公司盐湖钾肥的第二大股份。当所有人都在为加钾最终能否落入必和必拓之手而担忧时,加钾却通过中化将一批高价的钾肥倾销到了中国。现在的问题在于,中化如何消化这批为期三年的高价货?

对中化与加钾合同表示质疑的声音,主要来自那些规模较小的民营化肥企业。由于中化和中农等大型国有集团的存在,他们的进口受到制约,在价格谈判中的地位较低。既无法成为主要谈判代表,也不能左右最终定价。他们称中化这样的企业为钾肥进口的“垄断者”。

也许中国最近几年来已经被必和必拓在铁矿石谈判中的态度吓怕了,所以在这桩收购案中,国内才有如此统一的声音,担忧并提供各种版本的方案“阻止”其收购加钾。中国的一些声音,也已经将必和必拓视为“垄断”的代名词。

 1  |  2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网友昵称:
会员登陆